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从亏损到腾飞!禾迈股份三季报背后的转型“涅槃”

发布日期:2025/11/10


     10月29日,禾迈股份发布的三季报令市场愕然。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3.1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下降11.18%;归母净利润为-7538.7万元,同比下降230.01%,创下公司成立以来单季最大亏损纪录。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前三季度整体来看,公司营收13.23亿元,同比增长4.57%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却为-5911.54万元,同比暴跌124.07%。


     禾迈股份成为逆变器板块10家上市公司中唯一亏损的企业。在同一赛道企业多数仍保持盈利的背景下,这家曾经的光伏逆变器明星企业发生了什么?


      业务失衡
      微逆萎缩与储能承压


     仔细分析禾迈股份的业务结构,其核心产品微型逆变器正面临严峻挑战。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微逆出货量约54万台,同比下滑约30%。其中第三季度出货量仅15万台左右。曾经占据公司收入主导地位的微逆业务,在前三季度营收中占比已降至约45%。


      微逆业务萎缩背后是海外市场需求变化和竞争加剧的双重打击。欧洲作为禾迈股份的关键市场,今年以来需求持续低迷。欧洲假期、部分订单延期签订与交付,直接影响了三季度的营收表现。


      与此同时,微逆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即便公司表示“毛利率基本稳定”,但销量的大幅下滑仍对整体营收和利润造成了巨大冲击。


      在微逆业务承压的同时,公司的储能业务虽增长迅速,却难以弥补微逆下滑的缺口。2025年前三季度,储能系统实现营收约3亿元,同比增长67%。然而,储能业务的毛利率水平远低于微逆产品,难以支撑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战略转向
      全面布局的代价


      禾迈股份的亏损并非单纯源于市场环境变化,更与公司主动选择的战略转型密切相关。


      公司正从单一的设备供应商向全面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这一战略转向需要公司在多条产品线上同时投入,导致费用激增。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高达5.13亿元,研发同比增长29.96%,费用率升至38.8%,同比增加7.5个百分点。


      其中,研发投入成为吞噬利润的重要因素。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2.5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19.6%。仅第三季度,研发费用就达934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29.4%。


      梁君临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公司未来将“围绕MLPE、户用光储、中大型光储实现全功率段和全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这一宏大战略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


       然而,与激进的费用投入形成对比的是,公司的收入规模并未同步增长,三季度营收反同比下降11.18%。这种“投入在前、收获在后”的战略节奏,使公司陷入“费用节奏与收入结构错位”的困境。


      财务数据同样印证了转型之痛。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恶化。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7亿元,同比减少577.51%。与此同时,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居高不下,存货规模持续攀升,2025年第三季度末存货达10.6亿元,较年初增长12.9%。


     前景展望
     储能破局与机构分歧


      面对当前的经营困境,禾迈股份将未来押注在储能业务上。公司表示,“未来储能业务作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占公司营收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


      据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公司储能收入有望达6.5-7亿元,同比增长110%+。公司还为明年设定了更高目标——2026年户储工商储有望实现3-5倍增长,大储收入目标达10亿元左右。


       产品方面,公司持续完善储能产品矩阵,已发布新一代全液冷工商业储能系统HoyUltra2及2.5MW构网型液冷储能变流器。同时,公司预计新一代微储产品将于2025年下半年发布。市场布局上,公司海外储能业务目前占比较小,但明年有望起量,增速会高于国内。


      不过,储能领域同样面临竞争加剧的挑战。随着众多厂商涌入储能赛道,价格战已不可避免。公司储能业务毛利率较低的问题,也可能会持续影响整体盈利能力。


       面对禾迈股份的亏损与转型,机构观点出现明显分歧。东吴证券维持“买入”评级,但大幅下调了公司2025-2027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9/4.6亿元(原值为5.1/7.1/9.4亿元)。


      光大证券则下调至“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8/3.59/4.76亿元(下调50%/42%/38%),并表示“考虑到公司业绩的承压”。


      机构对禾迈股份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微逆业务何时触底回升,以及储能业务能否如期放量。有分析认为,随着欧洲需求底部明确,微逆业务有望迎来边际修复。但与此同时,微逆行业的竞争格局恶化仍是最大风险。


      截至2025年11月初,禾迈股份的股价已较其557.8元的天价发行价大幅下跌。公司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计划不低于1亿,不超过2亿,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这一安排也引发了市场疑问。


      走出当前困境的关键,在于公司能否在营收规模上尽快突破,以覆盖高昂的投入成本。展望未来,禾迈股份的转型路径清晰,但通往光储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道路注定布满荆棘。


来源:预见能源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