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混储战略!星辰新能逆势融资超3亿
发布日期:2025/11/5
2025年11月4日,浙江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汇聚中信建投资本、四川省绿色低碳产业基金、长石投资及绍兴星辉基金等战略投资者。
在储能行业面临成本压力、技术迭代与市场转型的关键期,这笔融资不仅印证了资本对星辰新能“技术+模式”双轮驱动的认可,更折射出长时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核心价值——当行业从“政策强制配储”迈向“市场主动配储”,星辰新能以全钒液流电池为基础、以AI为内核的混储方案,正成为破局关键。
技术破局:从单一设备到全价值链重构
星辰新能成立于2021年,依托中南大学在液流电池领域的深厚科研积淀,构建起覆盖“储存电—管理电—交易电”的全价值链储能平台。其核心突破在于“全钒液流电池+磷酸铁锂”混合储能方案:磷酸铁锂电池凭借低于100毫秒的响应速度,精准匹配电网调频等高频辅助服务需求;全钒液流电池则以4小时以上长时放电能力和超25000次循环寿命,支撑电网调峰与新能源消纳。实测数据显示,该混合系统较单一锂电池方案容量利用率提升15%,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20%,重新定义了储能的经济性边界。
技术突破的底层支撑,是星辰新能对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从湘西钒矿资源到电解液、电堆核心组部件,再到储能系统集成,公司实现100%国产化制造,避免“卡脖子”风险。其“星辰1号”大功率电堆能效超85%,25000次循环后无衰减;常州星G智造基地与绍兴柯桥1GW/4GWh全钒液流电池智造基地的投产,更标志着工程化能力的规模化跃升。
AI赋能:从设备制造到智慧运营升级
星辰新能的差异化竞争力,更体现在AI技术对储能价值的深度挖掘。公司自主开发的电力交易管理系统,整合气象预测、电价波动、电网负荷等多维数据,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动态优化充放电策略:磷酸铁锂电池聚焦分钟级高频套利,全钒液流电池主导小时级峰谷套利,同时参与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实现多场景收益叠加。
三大数字化平台——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运维、电力交易——构成AI价值提升体系。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电芯至系统的完整数据,结合自研EMS系统延长电池寿命;智慧运维平台通过多模态感知与生成式AI实现故障提前预警,降低运维成本;电力交易平台则基于动态交易策略提升日均收益。2025年,这些平台已在新疆阿克苏乌什全球最大构网型混合储能电站(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中验证实效——75MW/300MWh全钒液流系统实现每天“2充2放”近12个月无间断运行,成为超大规模混合储能的标杆。
模式创新:从示范项目到规模化复制
融资将加速“交易型混储电站”模式在全国落地。2025年上半年,星辰新能在蒙西地区连续获批3个大型储能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0.75GW/3GWh,预计年底前全部并网投运。这不仅是技术验证,更是商业模式规模化复制的里程碑——从新疆技术标杆到蒙西批量应用,星辰新能已具备服务国家级能源基地的全链条能力。
这一进程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鼓励多技术混合储能;《电力中长期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赋予独立储能“双重身份”,市场化盈利路径更清晰。星辰新能的“混储+AI”模式,恰好契合“从可用到好用、从示范到普适”的行业转型需求。
行业意义:长时储能的价值重构
在储能行业“技术多元、市场扩容、生态重构”的当下,星辰新能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锂离子电池虽主导市场,但长时储能需求激增推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加速突破。星辰新能的全钒液流电池因安全性高、寿命长,在电网调峰、新能源并网中展现潜力;其混合储能方案更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的技术迭代。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星辰新能通过AI将储能从“设备制造”推向“资产运营”。当储能项目通过电力现货交易、调峰调频服务实现经济性闭环,当“光储直柔”“V2G车网互动”等新场景拓展,储能正从单一功能设备演变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节点。星辰新能的三大平台,正是这一转型的数字化底座——通过数据流与业务流深度融合,实现从硬件到软件、从电芯到整站、从运维到交易的全链条价值提升。
未来展望:从中国标杆到全球引领
本轮融资后,星辰新能将继续加大全钒液流技术研发与交易运营系统建设,重点推进交易型混储模式在更多区域落地。公司计划三年内实现全国重点新能源基地项目全覆盖,并通过技术输出与资本合作开拓新兴市场。正如星辰新能董事长柳娜所言:“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度电价值最大化,而AI与混储的结合,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路径。”
来源:观储视角Max 作者:Gigg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