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储能产业!美的闯进中东“考场”
发布日期:2025/10/16
10月的利雅得依旧炙热。2025年沙特阿拉伯太阳能及储能展览会(Solar & Storage Live KSA)在烈日下如期举行,来自全球的新能源企业齐聚一堂。从展会现场看,一个清晰趋势正在浮现——中国储能企业正在重新定义中东的能源叙事。
在这些中国参展商中,传统制冷企业在这回展会上尤其亮眼,除了昨天提到的格力钛,美的科陆也带来的一套针对高温沙漠环境定制的液冷储能系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这套名为 Aqua C3.0 Pro 的系统,支持在 55℃ 环境下持续全功率运行,其核心竞争力并不只是“技术参数”,而是背后的一个更大的问题:中国储能企业,正如何适应中东市场?
01 沙特的储能窗口期,
正快速打开
沙特的“2030愿景”计划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要超过50%。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内,太阳能与风电的爆发式增长将带来巨大的储能需求。
然而,这个市场并非谁都能轻易进入。沙特电网体系高度集中,项目多由国有电力公司主导,开发节奏稳而慢;同时,当地环境条件极端,高温、沙尘、日夜温差大,对储能设备的热管理和防护提出了远超常规的要求。
这正是像科陆这样的企业选择从“适应环境”入手的原因。相比于直接出口标准化产品,它们更倾向于“定制化技术路线”——耐高温、抗风沙、灵活扩展。这种“非标思维”正是中东市场所需要的。
02 从价格竞争到工程能力竞争
过去几年,中国储能企业出海往往被贴上“低价高效”的标签。但在中东,这种策略并不奏效,中东是一个重视长期可靠性与系统整合能力的市场。
这也是为什么本次展会上,中国厂商都在强调“系统方案”而非“单一设备”。
格力钛在储能展区展示了结合制冷与储能的系统,主打“空调级别”的热管理;
阳光电源带来了模块化大储解决方案,强调柔性部署与快速运维;
而科陆选择从电力系统出发,推出配套升压舱(MV Skid),解决高温下变压器与PCS降额问题。
这些差异反映出一个共同逻辑:出海第二阶段,中国企业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工程。
03 储能“出海三问”:
能不能跑、能跑多久、谁维护?
高温沙漠是一块试金石。
储能系统能不能在55℃下不降额是一回事,能不能在这种环境下稳定运行10年是另一回事。
这背后不仅是电池与液冷的设计问题,更是项目交付与长期运维能力的考验。中东市场的项目周期长、采购标准复杂,很多企业在拿到首个示范项目后,反而卡在售后与本地化环节。
相比之下,拥有电力系统集成背景的企业更具优势。像科陆这样起家于电力设备、积累了电网侧工程经验的公司,天然具备与当地电力部门沟通、对接的能力。这也是它与纯储能厂商之间最大的差异。
04 技术之外,
更是一场“适应性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中东的“新能源热”并非只有技术驱动,更与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相关。沙特希望在脱碳路径上保持战略自主,因此非常欢迎具备技术与工程经验的国际伙伴,但对外资控制权极为谨慎。
这要求中国企业在参与时保持平衡:
既要输出产品,又要兼顾本地合作与生产。近年来,不少企业选择与沙特本地企业联合开发、共建生产线,以求在长期市场中站稳脚跟。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东储能市场的竞争,将更多转向生态合作与本地化落地能力的比拼。
结语
中东“考场”,正在重塑储能产业的出口逻辑。从沙特到阿联酋,从电网侧到工商储,中国企业的储能版图正在向“高温地带”延伸。在这个过程中,“标准产品出海”的模式正在被“定制化方案共建”所取代。
科陆在沙特展上展示的不仅是液冷技术,更是一种新的出海逻辑:
不再追求规模速度,而是注重匹配度与可靠性。
这场高温之战,也许正是中国储能产业真正走向成熟的一个转折点。
来源:新能源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