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博成长之路:破局出海,走向深蓝
发布日期:2025/7/8
进化的力量
2年前,笔者对中信博董事长蔡浩的采访中,下了“得国最正”的标签。
这家中国光伏支架龙头,步履扎实,朴实坚韧,该学习时学习,该摸着石头过河就在探索中成长。
从固定支架红海杀出,做最难的事,赚最难的钱,一次又一次的向更高能级的“轨道跃迁”,脉络清晰,有迹可循。
2年前,他向笔者勾勒了中信博的进化路径:“我们要从机会成长到系统成长和战略成长。未来中信博首先会围绕三个维度做功课,即:
支架横向纵向一体化
深化支架产业链布局同时,并向光伏横向关联领域拓展。
组合创新
通过不同技术叠加组合创新提升客户价值,为光伏降本增效,改善项目盈利能力做贡献。
生态构建
打造具备全产业链竞争力的生态级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极致性价比的支架结构系统成品零件、动系统成品零件、控制系统成品零件研发生产制造的闭环生态。
2年后,中信博在2025年上海SNEC展览期间,展出了跟踪+、绿电+全系列、全场景产品,包括跟踪+智能跟踪、智能清扫机器人、柔性跟踪、塔式光热等以跟踪系统为核心的创新解决方案;同时围绕绿电+,重点展示了含储能、建筑绿能、离网移动式解决方案、光电建材等在内的全链产品。
中信博构建了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护城河:年研发投入2.03亿元,超行业均值3倍;全球累计授权知识产权成果670余项,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的主要起草者之一;西藏最低零下30度的气温条件下的跟踪电站连续运行5年零故障;在海外如中东等多个市场市占率第一;业务范畴从支架延伸到整个应用场景……
他们果然劈开了红海,走向了深蓝。
两年前的战略,于此全部实现,很多战略谋局,甚至始于更早之前。
这种节奏感,这种专注力,令人敬畏,日拱一卒,铸就“工业复利”奇迹。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是进化的力量。
尘沙聚岳终承星汉,滴水穿穹自载天河。
产品创新:纵向一体化与场景破局
不久前,中信博交了一份极漂亮的答卷: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90.26亿元,同比增长41.25%;实现归母净利润6.32亿元,同比增长83.03%;扣非归母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96.51%。报告期间,公司营收净利均实现“双位数”提升,整体业绩表现全面向好。
“支架一哥”大部分的利润来自海外,走出了一条光伏企业高质量出海之路。
蔡浩提出中信博以技术定制化(适配高温/沙尘/复杂地形)、产能本土化(六大基地30GW产能)、服务前置化(投标阶段即介入设计)三大核心能力,在中东、印度、拉美等主力市场确立领先地位。
走出了高质量出海新路。“我们不能走资源掠夺式的出海,一定要考虑和当地生态共赢。”蔡浩透露,“不要走过之路寸草不生,一定要创造增量。”中信博目前在主要市场几乎都与当地有各种形式的深度合作,很久以前就从单纯的产品转向技术、就业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当地市场的配套能力和市场的持续繁荣能力。
中信博这种真正与当地共建生态的做法也赢得了市场的信赖,让其斩获多份大单。
在印度,中信博联合塔塔开发耐高温钢材,仅此一项每年为中信博降本1.2亿元,订单也有爆发式增长:2024年上半年新签订单超6GW,包括Khavda II 4.3GW、Rajasthan 1.8GW等标志性项目。
依托印度古吉拉特邦合资工厂(产能3GW),满足本土化供货需求,2024年签约总量已超8GW。
在巴西,当地钢材供应商产品质量难以满足雨林的湿热环境下的耐腐蚀要求,中信博为其开放了防腐支架的专利授权,提升合作伙伴供应能力的同时,也让项目顺利交付,同时还有效保护了超过200公顷的雨林生态区。2024年9月,巴西巴伊亚州智能生产基地正式运营,年规划产能3GW,覆盖巴西及拉美全域需求。2024年,中信博在南美签订多个大单,巴西项目628MW(468MW + 160MW)、阿根廷236MW,并覆盖智利、哥伦比亚等多国项目,累计出货量超过4GW。
尤其是中东市场,中信博除在沙特设立工厂外,还在中东建立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在当地创造超过800个就业岗位,沙特吉达二期生产基地建成后,结合本土供应链布局交付能力将达15GW。
依托技术适配性、本土化交付能力及政府合作项目,中信博在中东市场确立绝对优势,在中东市占率突破25%,排名第一,订单增长300%;2024年新增订单超8GW,累计获得超17GW订单。项目覆盖沙特、阿联酋、阿曼等多国,包括阿曼Ⅰ640MW、阿曼Ⅱ588MW,迪拜DEWA1.2GW、阿布扎比2.1GW,沙特AHK1.2GW、ASB2 1.5GW、PIF4 4.3GW等项目。2024年10月还中标了沙特哈登2.3GW项目。
2025年6月19日,中信博宣布与中国电建贵州工程公司签署了沙特SPPC Round5项目,规模达1.75GW,包含1.25GW MAS项目和500MW AHK2项目,均采用中信博天际II跟踪系统。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44亿度,可供55万户家庭用电,减少28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是继2025年初阿联酋1.5GW项目后在中东地区的又一重大订单。
未来随着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加速能源转型,其订单规模与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成为中企出海的标杆案例。
除此之外,中信博在2024年还中标了突尼斯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凯鲁万项目。
目前,中信博形成了全球六大生产基地,覆盖中国(常州、繁昌、宿松)、印度(古吉拉特)、沙特(吉达)、巴西(巴伊亚),总年产能将超30GW。其中沙特、印度、巴西均实现了属地化交付,规避贸易壁垒的同时,也缩短交付周期,提升客户和自身的盈利能力。
在逆全球化时代,中信博以跟踪支架为核心,扮演好链主角色,与光伏企业一起走出共赢之路。
蔡浩预计,未来随着欧洲、美国市场的深化拓展,中信博全球化布局将进一步驱动业绩增长。
博观而约取
国内光伏跟踪系统地位较为尴尬,一方面由于限电的问题,电站多发电上不了网,业主对技术升级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国内低价中标模式下,劣质跟踪支架故障率极高,吃过亏的业主从此拒绝跟踪技术。
因此在国外80%以上地面电站都采用跟踪支架的前提下,中国跟踪支架渗透率不足15%。
但“136”号文件出台后,跟踪支架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蔡浩谈了近期和国内客户沟通的情况:“未来电站业主除向更高发电量的电站技术要效益外,还对电价的敏感度更高。”对此,中信博开发了“电价敏感型跟踪策略”,加大早晚高峰的发电能力,通过新算法,电价高峰时段发电量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再提高18%。
蔡浩还指出,平滑的发电曲线对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稳定整个电网构架意义重大,全天发电曲线更加平滑,优化发电与储能配比。
根据中信博在宁夏银川做的实际测试显示(如图),通过中信博新的跟踪策略,早晚峰时电价期间发电量比固定支架收益提升110.2%,平时段提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25.3%,而在上午9点到下午16点新能源消纳压力最大的时段,常规天气下可使光伏电站出力稳定性大幅提升,综合收益提升22.4%。
6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自治区贯彻落实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2025年6月1日及以前存量项目上网电量的50%,以后投产的新能源增量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机制电量规模原则上参照存量平价项目机制电量规模比例以及增量项目上网电量确定。机制电价采用边际出清方式、通过分类竞价形成。竞价上限衔接原新能源目标上网电价,初期考虑成本因素、避免无序竞争等设定竞价下限,竞价区间暂定0.15元/千瓦时—0.262元/千瓦时。
这对新疆电力投资企业提出了新要求,新政后的电站业主将对如何尽可能多发电以及如何在高电价时段发电均有要求,同时还要有一套精准灵活的竞价策略。
而中信博在政策出台之前半个月,就首次在SNEC展会上展出了“光储跟踪”和智造运维一体化解决方案,使跟踪系统搭载智能SCADA解决方案、轻量化智能清洗机以及大型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真正实现“高发电量高收益”的完美闭环。
以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为例,不同类型支架1MW发电量为例(如图),峰时段跟踪支架与固定支架收益对比可提升71%发电量,综合收益提升28.5%。
根据中信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跟踪系统每MW较固定支架初始投资成本约高12.87万元,但通过发电量提升与峰谷时段发电量调节,大约在1.72年内收回额外投资,剩余运行周期额外增加发电量336.3万度。
更灵活的电价机制,与更灵活的跟踪支架更加相得益彰。
蔡浩表示,未来中信博将继续以“全场景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细分产业链整合”,打造一站式智慧绿能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创新践行“双碳”使命,推动光伏产业的绿色升级,以科技力量点亮全球零碳未来。
来源 :索比光伏网 作者 : 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