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C直击|晶科能源:TOPCon领航,定义光伏新高度
发布日期:2025/6/19
随着全球能源体系的加速转型,中国电力市场也迎来划时代变革——新能源发电全面进入市场化交易时代。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竞技场”中,如何突破能源边界、创造商业价值,成为了光伏行业在当下最确定的时代命题。
6月10日,晶科能源联合鉴衡认证中心、TÜV NORD集团等权威机构发布《TOPCon技术及Tiger Neo 3.0商业方案白皮书》,系统阐述了TOPCon技术原理、核心优势、实证数据及Tiger Neo 3.0商业方案,远瞻TOPCon技术可持续性发展未来。
《白皮书》报告集“工艺原理+实证数据+场景应用”于一体,从专业角度分析TOPCon技术优势,并收录全球多个不同气候、地貌环境下的实证电站测试数据,系统展示了晶科TOPCon组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发电能力与长期可靠性。
技术革新:打造更优结构,突破卓越性能
从“物理接触”到“钝化接触”,TOPCon技术为光伏行业带来了关键突破。
经历单晶硅到多晶硅,PERC到TOPCon及叠层技术,凭借“隧穿氧化层+掺杂多晶硅层”的核心结构,以及效率提升和温度系数等方面的显著优势,TOPCon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白皮书》数据显示:自2022年起,晶科能源已经实现了TOPCon电池25.1%、25.8%、26.5%三阶段效率突破,预计 2025 年晶科量产效率有望达到 26.7% 至 27%,。而效率跃迁背后,是晶科能源围绕材料工艺、电极结构与制程控制的全流程技术集成结果。
“能源革命的本质是经济性革命,能源的本质就是成本。” TOPCon通过更简单的工艺流程、更低的产线投资,使制造成本较BC低0.08-0.1元 /W。
对晶科和整个行业来说,TOPCon技术领跑行业的同时,也将为下一代技术奠定基础。
晶科能源CTO金浩表示:TOPCon电池及其升级技术仍具有广阔的提效空间,未来3年效率有望达到28%以上,而它和过去的PERC技术一样,在5-6年的生命周期之后将会主导新一代光伏技术的演进。他认为,3年后晶硅加钙钛矿的叠层组合将是最具可行性和经济性的商业化技术路线。
先进产能:实证检验成果,重构度电成本
Tiger Neo 3.0作为TOPCon平台的最新产品集大成者,不仅延续了该技术的性能优势,更在组件层面实现了高度集成与全场景适配能力。目前,Tiger Neo 3.0产品量产功率已达到670W,在同尺寸组件中居于行业领先。其核心性能体现在三方面:
高双面率:突破85%,在地面反射条件良好的工商业屋顶与沙漠场景中表现突出;
低衰减性能:首年衰减率<1%,大幅优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卓越弱光效应:较BC组件功率增益达2.26%-2.49%,显著提高低光时段的发电收益。
在发布会上,TÜV NORD集团全球可再生能源高级副总裁须婷婷举例日本鹿儿岛实证测试:得益于TOPCon组件的高双面率,在长达7个月的并网发电实证中,TOPCon组件对比N型BC组件的长期发电增益高7.1%。
《白皮书》展示,晶科能源TOPCon组件已在日本、意大利、中国云南和海南等地的多个实证项目中接受权威第三方测试,覆盖海岸、沙漠、高原、内陆、湿热等复杂环境。
全年组件出货85-100GW,是目标也是信心。
作为为数不多公布2025年销售目标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的出货目标基于一季度末的订单可见度。钱晶对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她表示优化产能布局、加速高效产能迭代是晶科能源今年的重要工作。在2025年的出货目标中,预计年底Tiger Neo 3.0产能将占比达到20%左右,2026年逐步上升到50%上。
晶科能源的信心来源于卓越的全球化交付能力和领先行业的垂直一体化优势,从东亚到中东、印东南亚等重点布局地区, 晶科依然看好海外市场的需求与潜力,选择以“本地制造,本地销售”为主的全球化战略。
可持续新范式:超越技术,创造价值
光伏行业正从“补贴驱动”转向“技术驱动”。全球光伏供应链呈现多中心、区域化格局;技术迭代从单纯的“降本”升级为“降本+提效”的双轮协同。
晶科能源以TOPCon技术为核心,用高效率、低成本、全场景的商业方案,以“市场稀缺”的高价值产能为核心竞争力,向着全生命周期最大化的目标不断进发。
在市场的起起伏伏中,晶科能源始终坚持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锚点,真正聚焦于从超越技术到创造价值的发展路线。
Tiger Neo 3.0的推出不仅是对TOPCon技术成熟度的最佳注脚,也体现了晶科在效率、可靠性与系统经济性三个层面上兼顾的技术平衡能力,兼具当前领先的量产效率与未来叠层架构的对接可能,具备显著的长期技术价值。
在光伏行业迈入“效率主导、系统制胜”的深水区之际,《白皮书》不仅剖析了TOPCon工艺演进路径和Tiger Neo产品设计逻辑,更是一部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与投资决策优化的“未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