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掷地有声!曾毓群:宁德时代更致力于成为一家零碳科技公司

发布日期:2025/5/26



      近日,宁德时代港股上市,迎来一波关注。


      相较于H股及A股的热闹表现,我对宁德时代新近的战略表述,更感兴趣。



      曾毓群在上市仪式上表示:“宁德时代不只是一家电池零部件制造商,也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更致力于成为一家零碳科技公司。”


      作为锂电、储能、电动汽车及电力系统的长期观察者,也是宁德时代一路成长的见证者,我对这句话的涵义,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宁德时代在技术、产品、客户、市场份额、盈利能力等方面长期屹立于行业第一,并碾压其他竞争对手,在战术上没有敌人,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准确地说就是战略方向。


       A股市值起起伏伏,又从A股到H股,宁德时代没有战术上的焦虑,更多是战略上的焦虑。


       早在2021年5月3日,本号写过一篇《宁德时代的估值忧虑与战略阳谋》,彼时锂电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电动汽车正在加速渗透,储能行业正在蓄势待发,优质市场份额及产业链生态布局是当时的战略重点,也是资本市场估值的期待。


      四年后,时过境迁。


       锂电行业走过高速增长,电动汽车渗透率进入平台期,储能行业面临盈利压力,整体产业格局趋于稳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面临增长瓶颈,如何向上突破,既是宁德时代的内在压力,也是资本市场的外部关切。


       如今,估值逻辑和战略叙事,确实需要与时俱进,时不待我。


      这更是“时代”的需要。


      01 进化的产业格局


       锂电下游主要是电动汽车和储能。


        电动汽车经过近年快速发展,国内市场渗透率从2019年的不足5%迅速增长到如今50%左右,渗透率开始放慢,电动汽车产业进入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的发展阶段,洗牌之声不绝于耳。


       动力电池领域的下游客户为大B(电动汽车企业),下游市场较为集中,竞争格局总体稳定,宁德时代依靠自己的技术及产品优势,始终占据着较为优质的头部客户及市场份额,并因此享受着较为突出的盈利能力。


       储能行业则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光伏和风电装机量的确定性增长,新型电力系统不断进化,储能装机需求是刚性的,也是确定的。


       但是,对于上游储能系统制造端而言,下游市场较为分散,加之同质化严重,过度竞争,导致制造端始终处于整个储能价值链的底部,且正处于产能出清的关键时期。


       对于锂电两大业务,无论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系统,市场空间纵然广阔,但都面临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矛盾,甚至还有资本市场估值态度的约束,最终只能寻求一定平衡的最优解,想象空间终归面临一定的天花板。


      02  寻找更高的天花板
       如何向上突破?


      这是任何一个行业头部企业需要考虑的战略问题。


      锂电行业的天花板,比下游更小,下游主要是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电站或者说能源电力行业。


      动力电池的终端产品面向B端,而电动汽车的终端产品面向C端,总体来讲,C端的想象空间会更大。


      2024年,我国最大汽车企业的全球销量是427万辆,位于全球第五,而全球前四分别为丰田集团(1082万辆)、大众集团(903万辆)、现代-起亚(723万辆)、Stellantis(542万辆)。


       换言之,对我国电动汽车企业而言,还有很大的奋斗空间,至少还有梦想去超越丰田目前的绝对销量甚至市场份额,毕竟电动汽车时代的行业集中度可能更高。


       而储能系统业务,下游能源电力企业的天花板更高,涵盖光伏、风电、储能、充换电、虚拟电厂运营等业态的综合能源企业,甚至没有天花板。


       可见,对比电动汽车及能源电力企业,他们没有战略焦虑,只有战术焦虑,埋头苦干就是了,这是宁德时代跟他们的一个重要区别,这也是产业特性决定的。


      显然,宁德时代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


    “宁德时代不只是一家电池零部件制造商,也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更致力于成为一家零碳科技公司”,这三个表述实际上是递进的,一个比一个的天花板更高。


      本质上,就是不断向上突破。


      何为零碳科技?


      目前没有看到完整的清晰画像,但也可以窥见一二。


      比如,过去几年宁德时代强调“换电”业务,并打造换电服务品牌“EVOGO”,介入换电运营领域。本号2022年1月曾写过一篇《宁德时代也从“制造端”跨进“运营端”》,这在战略层面也是一个跃升。


       在换电领域,宁德时代与蔚来汽车合作,还有中国石化战略入股,将与中国石化一起构建全国换电网络生态和标准建设,并将在换电、零碳、微电网、车生态、电池材料等领域继续拓展合作空间,打造“人·车·生活”综合服务圈。


      当然,零碳科技绝不局限于换电吧。


      03 如何兼顾估值水平


      在资本市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作为一个行业头部的上市公司,如今更是A+H股,技术及产品只是基础,财务和业绩也不是全部,估值及市值才是重要目标。


      从电池零部件制造商到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估值水平是不一样的,成为一家零碳科技公司,估值更是不一样的,但孰高孰低也不尽然。


       估值高低,终归脱离不了基本面,这个基本面的精髓就是业绩(净利润)的持续成长性及其预期,而其关键就是行业天花板(市场空间)、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毛利率),也就是“坡长雪厚”的赛道逻辑。


      资本市场对不同业务模式或战略叙事,有着不同的估值偏好,当然这个估值偏好也是动态,不是静态的。


      典型比如,硬科技制造型业务的估值水平更高,而能源、运营类资产型业务的估值水平更低。


      有的时候,战略上宏大叙事,可能为了估值而牺牲业绩;有的时候,业务上脚踏实地,可能为了业绩而牺牲估值。


      身处资本市场,战略叙事是一个复杂的命题,需要在业务可实现性和估值水平之间权衡,更像是一门艺术。


      没有更好,只有更合适。


      如今,产业变迁,资本关切,宁德时代战略再上台阶,将如何诠释“零碳科技公司”的内涵,并如何去付诸实现,就拭目以待了,四年后又再来评论。



来源:Mr蒋静的资本圈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