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光纤织网160国! 中天科技:光纤技术破壁者的征程史

发布日期:2025/5/12


       中天科技,成立于1992年,以光纤光缆通信为起点,逐步成为了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截至目前,中天科技的业务覆盖了光纤光缆通信、电网建设、海洋业务、新能源四大战略板块,手握着2500多项核心专利,拥有超过80家子公司,1.6万多名员工,在海外设有54个办事处,产品出口至160个国家和地区。
 

       01.中天科技


       1951年,中天科技创始人薛济萍,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1970年,年仅19岁的薛济萍开始参加工作,加入了“如东县河口砖瓦厂”,在厂里担任生产队会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如东县河口砖瓦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企业濒临倒闭,薛济萍临危受命出任厂长,开始展露出作为企业家的天赋。在担任厂长后,薛济萍以严格的管理和成本控制,仅用了三年时间便扭亏为盈,将“河口砖”打造成为了全国优质品牌。在薛济萍的带领下,如东县河口砖瓦厂很快便攒下了四五百万元。


       之后,薛济萍注意到了农村家庭盖房子除了用到砖瓦,还会用到水泥,于是便开办了水泥厂,将如东县河口砖瓦厂更名为“江苏省南通市黄海建材厂”(简称“黄海建材厂”)。到了1990年,黄海建材厂的营收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元,公司正处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薛济萍却感觉到了公司潜在的危机,他注意到当时群众住房基本上都得到了改善,砖瓦水泥后续的需求量必然会逐年下降,而且砖瓦水泥也没办法卖到更远的地方去。此外,制砖的泥土资源越来越匮乏,国家严禁利用农田土地做砖瓦,愿意制砖烧窑的年轻人也越来越稀缺,整个行业正在走下坡路。


       于是,薛济萍决定带领黄海建材厂转型,与团队一起在全国各地调研合适的项目。在此期间,薛济萍敏锐捕捉到了中国信息产业崛起的机遇,断定随着通信行业的进步,光缆行业一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光缆,是由一根或多根光纤组成缆芯,并在外面包上护套以及塑料外皮,从而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缆,可以同时容纳成千上万用户的通话,还可传输图像视频数据信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通信网络的建设,但是光缆却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通过多方打听,薛济萍了解到瑞士有着当时制造光缆最好的设备,但由于黄海建材厂是乡镇企业,没有外汇额度,所以无法和瑞士的厂家购买相关设备。


       1992年,在南通市政府的帮助下,薛济萍关闭了黄海建材厂,与台商合资成立了“南通中南特种电缆厂”(简称“中南电缆厂”),成功解决了外汇额度问题。在有了外汇后,薛济萍便从瑞士购买了生产设备,建成当时国内通信行业第一条光缆生产线,并邀请了国内光缆行业的顶尖专家,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技术培训,全力组织生产。


       很快,中南电缆厂便成功生产出了首条传统通信光缆,被应用于城市通信管道的铺设。尽管中天科技生产的通信光缆外径较大,芯数也较低,但却标志着中国民营光缆制造业的起步。


       1995年,中南电缆厂成功研制出中国首根专用于长江水域的水线光缆,具备防水抗压,抵御外力拉扯,耐腐蚀等特性,可长期浸泡于水下。中南电缆厂的水线光缆,实现了从材料到工艺的全链条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将水线光缆成本降低了约40%,也为后续研发生产出海底光缆打下了基础。


       1996年,薛济萍成立了“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天科技”,正式开启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领域的跨越。


       1997年,中天科技联合上海电缆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条高密度光纤带光缆——960芯光纤带光缆,通过多根光纤以带状形式集成,实现了比传统通信光缆内更多倍的光纤数量,从而显著提升了光纤网络的传输效率与容量,可应用于通信、电力传输等对跨区域大容量数据传输等场景。


       1998年,中天科技研制出了具备抗电磁干扰能力的ADSS光缆(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可以直接架设在高压输电塔上,从而实现通信光缆与输电线路“共享杆塔”的模式,大幅节省了国家的基建成本。


       1999年,中天科技研制出了海底光缆,并在2001年成功应用到中国首个自主海底通信工程——琼州海峡跨海光缆项目。与传统通信光缆相比,海底光缆由于需要铺设在海洋底部,连接全球各大洲,所以要面对深海高压、盐腐蚀、洋流冲击等环境的挑战,需要具备更高的抗拉强度,耐受水深度,以及耐盐雾腐蚀性。在中天科技成功研制出海底光缆后,中国也彻底摆脱了海底光缆100%依赖进口产品的局面,产品采购成本大幅降低了50%。


       2002年,中天科技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发行价为每股5.4元,共发行了7000万股,总计募集资金为3.78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3.6亿元。此时,中天科技已经成为国内民营光缆行业的巨头,主导起草了多项光缆的国家标准,海底光缆技术更是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品”。


薛济萍

 

       02.电网建设与精密材料


       二十一世纪初,跟随国内电网建设加快步伐,中天科技以光纤通信为抓手,研发出了一系列的光电复合缆,成功进军电网建设行业。


       2000年,中天科技研发出了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将光纤通信与架空地线进行融合,通过内置光纤实时传输电网运行数据,例如电流、电压、温度等,实现对电网状态监控与远程控制,让输电线路兼具输电与通信的双重功能。在此之前,中国的OPGW完全依赖进口,价格高达每公里20万元,在中天科技实现OPGW量产之后,每公里成本降至8万元,从而推动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大规模电网建设。


       2001年,中天科技的OPGW被应用到了三峡至江苏省常州市的直流输电工程,帮助实现了对三峡电力外送通道的实时监控。


中天科技的OPGW


       2004年,中天科技成立了“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漏泄同轴电缆、轨道交通通信电缆的研发和生产。


       2005年,中天科技研制出微束型光缆,与960芯光纤带光缆一样,通过多根光纤以带状形式集成,所以单根光缆可容纳数百芯光纤,满足了高密度通信的需求。同时,由于微束型光缆的外径非常小,支持气吹安装,所以无需大规模开挖管道即可在既有管道中快速部署,所以常被应用于城市管道的扩容场景,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管道资源紧张等问题。


       2008年,中天科技推出了OPPC(光纤复合相线),将光纤通信与电力相线融合,从而实现与OPGW一样兼具输电与通信的双重功能。通过推出OPGW与OPPC,中天科技实现了输电与通信一体化,产品也被广泛应用于电网建设。到了2010年,中天科技的OPGW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35%,并出口至巴西、印度等国家,成为了全球前三的OPGW供应商。


       之后,中天科技深入到了电网建设的多个产品线,涵盖了特种导线、高压电缆、线路金具、绝缘子、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并将产品出口至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等海外工程。


       除了抓住电网建设加快的契机,中天科技为了降低光缆供应链对公司毛利率的影响,决定涉足光缆行业的供应链上游——精密材料行业,于2008年成立了“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光纤预制棒及高端光纤材料的研发生产。


       光纤预制棒,是制造光纤的核心材料,可以用来拉制光纤,通常占整个通信光缆行业链上游利润的70%以上。


       2010年,中天科技从日本日立电线株式会社引进了光纤预制棒的生产技术,成功生产出了首根国产光纤预制棒,并实现年产能30吨,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


       2012年,中天科技自主研制出第二代光纤预制棒的全合成技术,形成了“VAD+OVD”工艺路线,实现光纤预制棒100%国产化,将光缆的生产成本降低了40%。截至目前,中天科技在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制造领域,已经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将产品良品率提升至99.5%,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约15%,排名国内第一。



中天科技智能化光纤预制棒生产线


       2015年,中天科技研制出耐高温光纤涂层,并推出了耐高温光缆,可以应用于极端高温环境,成为了核电、冶金、化工等工业领域的关键通信解决方案。


       2018年,中天科技研制出超低损耗光纤产品,降低了光纤的传输损耗,有效支撑起5G网络的建设。一年后,中天科技与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联合共同推进光电复合缆等领域的合作,推出了“光电融合”方案,解决了5G基站的高能耗难题。


       2019年,中天科技联合中国铁塔,推出了“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光缆生产全流程数字化,旗下的南通市生产基地更是利用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技术,将光缆的瑕疵识别率提升至99.99%。


       2020年,中天科技研制出OPGW-RFID一体化光缆,将OPGW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电力资产的数字化管理。


       2021年,中天科技发布了空芯光纤,大幅降低光缆的传输损耗,将带宽提升了10倍,适用于高功率激光传输与量子通信,例如医疗激光设备、6G通信场景等。与此同时,中天科技还在南通市生产基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空芯光纤生产线,实现年产能50万芯公里。截至目前,中天科技在空芯光纤的国内市场占比超过了60%,产品出口至欧美、日韩等海外国家。


       2022年,中天科技继续推出多芯光纤光缆,单根光纤含有7个独立纤芯,使得其传输容量比传统通信光缆提升了7倍,有效地支撑了5G通信与算力网络的发展。


      2023年,中天科技研制出陶瓷化硅橡胶护套材料,实现在1000℃的超高温环境下耐温一小时,可应用于核电光缆与航空航天特种线缆。


       2024年,中天科技成功研制出纳米碳复合导线,实现导电率提升30%,可应用于特高压电网的增容改造。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天科技在光缆,光电复合缆,以及精密材料领域已经形成覆盖光电复合缆、光纤预制棒、空芯光纤、特种涂层材料等高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并赋能至电网建设、新能源等业务,形成了业务的协同发展。


       03.海洋业务与新能源


       随着海洋产业快速发展,中天科技也由通信光缆延伸至海缆,在2004年成立了“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并建立了海缆研究所与工程技术中心,专注于研制海底光缆,海底电缆,以及海底光电复合缆。


       此后,中天科技承担了“深海光电复合缆与湿插拔接口技术研发”和“深海机器人铠装缆技术”两个“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项目,并成功研发出了三芯100kV与220kV海底光电复合缆,首次实现了国产化应用,推动中国海上风电从近海向深远海迈进。


       2016年,中天科技成功研制出世界首条500kV交流海底电缆。


       此后,中天科技通过长时间的研究,逐步实现了±160kV、±200kV、±320kV直流海缆的研发,并于2018年成功掌握了超高压直流海缆技术,推出±525kV直流海缆,耐水深度达到了2000米,成为全球三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之一,解决了深远海上风电输送的电压损耗难题。


       2019年,中天科技推出全球首条无接头500kV海缆,减少了电击穿的潜在风险,减少了维护和更换接头的成本,显著提高了海缆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之后,为了应对深远海上风电项目的趋势,中天科技还专门研制出动态海缆,可随波浪摆动10万次无损伤,支持漂浮式风机的部署,成功进入了漂浮式海上风电这个重要的新兴领域。


       截至目前,中天科技已经在江苏省南通市、广东省汕尾市、山东省三大省市地区建成了百亿级海缆产能的三个生产基地,可年产交/直流海缆数千公里。其中,江苏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超高压直流海缆,广东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中压及特种海缆,山东省生产基地则强化动态海缆与深远海配套产品。


中天科技的海缆产品


       在海洋业务领域,中天科技从2019年起便开始涉足海上风电工程的承建工作,于2019年投资建造了两艘风电安装平台和一艘全回旋浮吊船,形成了勘察、敷设、运营维护的全链条能力。


       此后,在2020年至2021年间,中天科技先后承接了江苏省射阳县、江苏省如东县、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等地的海上风电项目。其中,江苏省如东县的海上风电项目共有810台风机,中天科技便承担了其中405台风机的施工重任,保障了2GW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目标。


       2023年,中天科技中标的海上风电项目超过了34亿元,覆盖了中国约90%的沿海省份,并深度参与了欧洲150GW的海上风电项目规划。


       除了海洋业务领域,中天科技从2011年起也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


       2011年,中天科技成立了“中天光伏技术有限公司”,主营光伏电站设计、系统集成与项目工程总承包服务,覆盖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大型地面电站项目。


       2012年,中天科技成立了“中天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光伏背板功能化研发,推出导电型、散热型、耐高压型等差异化光伏背板,可以适用于高湿、高盐雾沿海电站。此外,中天科技还推出了集成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光伏运维系统,可以实现电站故障预测与发电效率优化。


       与此同时,中天科技于2012年成立了“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天储能”),负责生产锂电池与储能系统集成,覆盖了通信储能、电网侧调峰及用户侧削峰填谷。


       2015年,中天科技建成了3.2GWh的锂电池生产线,攻克了储能系统失控的难题,支撑了光伏配储的需求,推动了“光伏+储能”微电网技术的商业化,并应用到了青海、西藏等地的多个无电区供电项目。与此同时,中天科技还推出了通信基站后备电源系统,适配于5G基站等高能耗场景。


       从2020年起,中天科技利用如东县的滩涂资源,打造“渔光互补”分布式电站,上层装设光伏板发电,下层则是水域养殖水产。截至目前,中天科技在如东县的光伏项目累计装机已达到1GW,实现年减排85万吨,并帮助该养殖区域的单位面积产值提升了5倍。


       2022年,中天科技联合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共同成立了“中天华氢有限公司”,聚焦于电解槽与加氢机的研发,主要为绿氢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低成本设备。


       2024年,中天科技发布了MUSE-M系列液冷储能系统,通过液冷技术实现了更高的能效比和更低的能耗,满足了市场对于高性能、低成本的储能系统的需求,可以应用于大型储能项目。同年,中天储能还推出了100Ah-230Ah的半固态电芯,采用了电解质改性技术,使得能量密度提升20%,在极端环境的稳定性要显著优于传统液态电池。



江苏省如东县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


       04.业绩情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天科技打破了进口依赖,陆续研制出中国首条光缆、水线光缆以及海底光缆等产品,不断应用于国内众多通信工程。


       受益于中国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光缆需求激增,中天科技作为国产替代者率先受益,在1999年至2001年间,分别实现营收2.25亿元、3.03亿元和5.39亿元。不过,由于初期研发投入成本高,且产品毛利率受限于光纤预制棒依赖进口的影响,公司净利润并没有显著增长,分别实现净利润4130.76万元、3544.19万元和3772.31万元。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天科技研制出了光电复合缆,逐步切入智能电网市场。不过,由于中国光纤光缆厂商的产能不断扩张,使得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光纤光缆采购价格持续下降。同时,由于中天科技在2002年上市后扩大产能,使得公司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上升,导致公司出现了营收与净利润下滑的情况。在2002年至2004年间,中天科技分别实现营收4.14亿元、3.08亿元和5.98亿元,实现净利润3802.22万元,125.5万元和1592.34万元。


       从2005年起,中天科技开始深度布局海缆业务,驱动了营收和净利润重新回到稳步上涨的轨道。在2005年至2008年间,中天科技的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营收从7.18亿元增长至29.12亿元,净利润从2356.13万元增长至1.46亿元。


       从2008年起,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现回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从而推动了国内电网建设,也带动了中天科技业绩的增长。同时,由于中天科技实现了光纤预制棒的自主生产,降低了光纤光缆的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了公司毛利率。在2009年至2012年间,中天科技的业绩继续增长,营收从37.25亿元增长至58.12亿元,净利润也从3.37亿元增长至4.21亿元。


       从2012年开始,中天科技开始进入新能源领域,与海缆业务共同驱动了中天科技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长。2013年至2015年间,中天科技的营收从67.71亿元增长至165.23亿元,净利润也从5.27亿元增长至9.88亿元。


       2015年,中国“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催生了海上风电需求的增长,使得中天科技的海洋业务成为了新的营收增长引擎,海洋业务的营收从2016年的7.2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4.19亿元,营收占比也由3.45%增长至20.4%。


       在2016年至2020年间,中天科技的营收从211.08亿元增长至420.82亿元,净利润从15.8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2.75亿元。其中,在2019年时,由于光纤光缆行业的周期性调整,叠加铜、铝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中天科技毛利率出现下滑,公司当年净利润也同比下降了7.18%,仅实现19.69亿元。


       2021年,尽管中天科技营收保持增长,实现了463.4亿元,同比增长了9.7%,但由于公司陷入了“专网通信”骗局的漩涡,被迫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了36.78亿元,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了91.99%,骤降至2.92亿元。同时,中天科技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的分拆上市计划也被迫终止,导致资本市场一度信心受挫,公司股价一度出现了跌停的情况。


       在2022年后,随着“专网通信”骗局引起的资产减值计提完毕,中天科技的光纤光缆、电网建设与新能源等业务营收重新恢复增长,公司净利润也同比上涨,在2022年实现净利润32.14亿。不过,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部分海外市场需求收缩,海洋业务营收下降,使得中天科技整体营收也出现了下滑,2022年仅实现营收402.71亿元,同比下降了13.1%。


       2023年,由于新能源市场爆发,中天科技的新能源业务营收同比实现了大幅增长,海洋业务也重新获取到海外订单,公司整体营收和净利润也实现回升。在这一年,中天科技实现营收450.65亿元,同比增长了11.91%,实现净利润31.17亿元,同比下降了3.03%。


       2024年,中天科技实现营收480.55亿元,同比增长了6.63%;实现净利润28.38亿元,同比下降了8.94%。


中天科技近年营收与净利润情况


       在优异的业绩背后,现在的中天科技,依然面临着铜、铝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国家政策与技术风险等挑战。中天科技为了应对挑战,一方面通过提升管理与生产效率,并深入到供应链上游,从而降低原材料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天科技持续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上投入,在2024年启动了超过700项的科技项目,并深化在欧洲、中东等海外高端市场的布局,扩大市场份额,推动海外市场营收的增长。


       截至目前,中天科技的业务覆盖了以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为核心的通信业务,以特高压电缆为核心的电网建设业务,以海缆和海上风电为核心的海洋业务、以及光伏与储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四大板块。其中,在光纤光缆通信领域,中天科技的营收规模位居中国第一,光纤预制棒产量排名国内前三;在海洋业务领域,中天科技是全球海缆行业前十强。


       未来,相信中天科技依然能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领先的优势,继续保持在光纤光缆通信,以及海洋业务等领域的头部地位,在“双碳”与数字化浪潮中持续领跑,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智造”的跨越。


来源:默思财富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