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故“钠”新!比亚迪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布局进展
发布日期:2025/3/5
(一)2023年比亚迪钠电池研发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规模化应用。
(二)比亚迪钠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160-180 Wh/kg(实验室数据),接近磷酸铁锂电池(LFP)水平,可满足中低端电动车和储能需求。
(三)-2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超90%,优于磷酸铁锂(约70%),适合北方市场和高寒场景。
(四)钠电池材料成本较锂电池低30%-40%(钠资源丰富且无钴、镍依赖),量产后期望实现0.4元/Wh以下成本(2025年目标)。
(五)2023年:完成钠电池中试线建设,首条量产线在江苏盐城基地投产,初期产能规划1-2 GWh。
(六)2024年:扩大至5 GWh产能,搭载钠电池的车型(如海鸥改款、部分商用车)进入测试阶段。
(七)2025年:目标产能达10-15 GWh,覆盖乘用车、储能及两轮车市场,成本进一步降至0.35元/Wh以下。
(八)A0级/A00级车型:首款搭载钠电池的车型或为比亚迪海鸥升级版,续航200-300 km,主打10万元以下市场,对标五菱宏光MINI EV。 商用车:钠电池在公交、物流车等固定路线场景中推广,利用其低温性能优势拓展北方市场。
(九)户储与电网级储能:钠电池在家庭储能(如BYD Battery Box)和风光配套储能项目中试点,2025年目标占储能出货量10%以上。
(十)与雅迪、爱玛等企业合作,开发钠电池电动自行车,抢占铅酸电池替代市场(铅酸电池占两轮车80%份额)。
(十一)正极材料:采用层状氧化物路线(如NaNiO₂),与湖南裕能、华阳股份合作保障供应。
(十二)负极材料:开发硬碳技术,通过收购或参股硬碳企业(如贝特瑞)降低依赖。
(十三)沿用锂电池生产线(兼容率达70%以上),通过设备改造(如涂布机调整)降低转型成本。
(十四)循环寿命:当前钠电池循环次数约3000次(目标2025年达5000次),仍需提升以匹配储能需求。
(十五)快充性能:充电速度较锂电池仍有差距(30分钟充至80%),需进一步优化电极材料。
(十六)比亚迪钠电池布局以“技术降本+场景适配”为核心逻辑,2025年将进入规模化落地期。短期聚焦替代铅酸电池和补充锂电短板,长期通过技术迭代向高端市场渗透。尽管面临宁德时代等企业的竞争压力,但其垂直整合能力(从材料到整车)和多元化应用场景布局,有望在钠电池赛道中占据先发优势,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华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