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出一孔 持续创新 !隆基氢能王英歌: 用硬实力赢得绿氢未来
发布日期:2023/12/20
12月19日,由势银主办的“2023势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年会”在宁波举办,此次会议以“共建氢能迭代阶梯”为主题,行业专家和意见领袖齐聚,共话产业新态势新进展。隆基氢能副总裁王英歌受邀出席开幕式致辞、蓝皮书发布和圆桌对话,与多位产业专家共同探讨氢能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
↑隆基氢能副总裁王英歌开幕式致辞
王英歌在致辞中讲道:“中国企业出海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纷扰的海外舆情只是一小部分,借鉴光伏的发展历程,需要全方面应对。中国氢能产业链应该气出一孔,依靠持续技术创新,用硬实力赢得绿氢未来。”
从全球大环境来看,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有119个国家承诺“三倍可再生能源”目标,即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提升至11000GW,约等于现在的三倍,加速全球净零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王英歌表示,“隆基,一直坚持‘要实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氢能是加速器。’绿电预计未来可覆盖70%的能源消费,在绿电覆盖不到的领域如何深度脱碳?我们认为绿氢是这30%深度脱碳的最佳解决方案。基于此,隆基也发布了‘绿电+绿氢’系统解决方案,这也是解决能源不可能三角的核心路径。”
↑ 隆基氢能副总裁王英歌参加蓝皮书发布和圆桌对话
在19日上午的圆桌对话上,中石化、中石油、国网、申能等企业代表就“能源企业在氢能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中石化新能源所成立的三个目的,总体来说就是“一软两硬”——软就是战略支撑,硬就是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我认为,中国和国外的氢能产业技术不存在代际差距,目前更应该聚焦的是产业实践。中石化不仅仅在做技术研发和技术投资,也在做技术示范,中石化库车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就是在携手国内头部电解槽企业一起积极实践和总结经验,从而推广有利于国家制氢装备的更好发展。
中国碱性电解槽技术产业化已超过30年时间,经过传承与迭代形成目前的中压槽形式。从火电、玻璃、半导体等过去工业领域实践看,中国碱性电解槽技术是安全可靠、成熟的。中石化在绿氢创新方面勇于进取,堪称表率,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全球首个万吨级绿色炼化项目,首次创新应用了“四对一系统”(四台碱性电解槽,对应一套气液分离装置),强化生态链上下游合作,不断总结经验与不足,一定可以趟出一条宽广的绿氢之路。
从中长期看,看好氢能市场的广阔前景。然而短期来看,氢能的供需情况严重失衡,全球电解槽的供需比差不多是10:1,光伏大概是2.5:1,全球电解槽的产能即使不变,也有可能满足2025年的市场需求,投资需要理性判断,我们预计最终胜出者一定是技术领先者。
隆基氢能目前已打造了一支超过100名电解水制氢专家的研发队伍,并投入大量资源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在直流电耗方面,已实现行业领先的4.0-4.3kWh/Nm³;同时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不断强化“绿电+绿氢”系统解决方案的技术能力。
//
氢能领域需要勤而行之,创新共赢,推动绿氢大规模运用,从而助力更多国家地区和不同行业实现净零排放,共迎全球“碳中和”!
来源:隆基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