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两会新声||中国铁塔张志勇:四大策略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痛点

发布日期:2023/3/7





       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经济、环保等优势逐步获得消费者青睐,保有量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近4亿台,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出行方式的重要选择。但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充电慢、充电不安全”问题也逐步显现,火灾等各类事故持续攀升。


       针对电动自行车行业存在的安全问题,国务院安委会以及各地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规范电动自行车的维修、改装、停放、充电行为。


       然而,经过调研,各地在推动智能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智能充换电设施未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施建设和引电难度大、成本高,智能充换电设施尚未形成网络化效应。


       二是选址难、入场难、电费高问题突出,推高了百姓使用成本。


       三是行业监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智能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标准、规范尚不完备,运营企业良莠不齐,在设施运行、平台建设、运输存储、技术规范、运营维护等方面缺乏统一监管。


       四是居民使用习惯仍有待培养,各地虽已对楼道充电、飞线充电、居家充电等违规充电行为提出明确要求,但这些现象仍普遍存在。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出行需求,消除安全风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将智能充换电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范畴,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简化报批报装审批流程,开放市政、绿化、街道等公共空间,加强统筹规划,优化网络布局。出台或修订有关建设标准,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小区时,必须规划出一定数量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地点,并部署智能充换电设施,解决居民无处充电的难题。


       二是完善强化行业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制定电动自行车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智慧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运营规范,推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明确运营企业资质和行业标准,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监管平台,将各运营企业充换电运营平台统一接入政府监管平台,确保建设、运营质量。


       三是加大财政等政策支持。推动各级政府参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范畴,对智能充换电建设运营企业给予建设和运营专项补贴,将引电纳入直供电范畴,优化税率适用标准,降低企业的建设运营成本,鼓励企业加快网络建设,实现居民平价充电、换电。


       四是积极引导居民使用智能充换电设施。政府、企业、公众应共同加强安全宣传,引导市民关注智能充换电的安全性、便利性,逐步解决智能充换电“充电难、充电慢、充电不安全”的问题。



来源:中国能源报     记者: 李丽旻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