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聚力大国扶贫,民企当如斯 ——中民新能"光伏+精准扶贫"路径探索

发布日期:2017/3/8

引言:民企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一直是“两会”期间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民新能使出洪荒之力,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促民生的社会贡献,使企业实现了自身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践行社会责任的统一。

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南梁村,年逾60的郭老汉移居到此已经40多年了。在这里他娶妻生子,如今已是三代同堂,儿孙绕膝。不过,这40多年以来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他们家那饱经风霜的土坯房。在2015年,这个贫困村居民的生活,随着中民新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新能”)对当地光伏扶贫工作的开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民新能以投资运营新能源电站为切入点,通过自主开发与投资并购相结合、大型地面电站与分布式电站开发并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供应企业之一。在扶贫工作中,中民新能的“光伏+”模式,从光伏村级电站入手,启动了对南梁村等74个村庄的光伏扶贫行动。“光伏+”这一创新的可持续扶贫方式,受到了当地村民的广泛欢迎。通过这一模式,中民新能帮助盐池县有望在2018年提前实现脱贫。

中民新能董事长、总裁白锐平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是面向历史的庄严承诺。时代在发展,责任永不变。做好精准扶贫,改善生态环境,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是时代的命题,更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提供清洁能源 服务国家战略

在经济增速换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雾霾等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的当下,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如今“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新的着力点。中民新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出“提供清洁能源、服务国家战略”,并以此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

2016年,在宁夏、河南、山东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已投资近30个项目,项目总规模超过3GW,已并网超过吉瓦1GW,年度累计发电量60082.68万度。相当于节省标煤24.03万吨,减少粉尘16.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59.9万吨,相当于3273万颗大树全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在企业投资建设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同时,中民新能推动实施“清洁能源进万家”战略,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让广大普通民众也能享受清洁能源。截至目前,已经在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山东、河北、陕西、海南、宁夏、山西等地区,发展用户超万家。

在引导使用新能源的同时,中民新能持续推动清洁化供暖改革。在北京房山地区为居民安装1200台电暖器,让300户居民使用清洁高效的供暖设备。去年12月,中民新能与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发起中民浩融节能环保产业基金,推动“电热碳”项目在河北保定落地,解决冬季供暖燃煤替代问题。

电暖器和电热碳项目的启动,既降低供暖成本又环保清洁,未来如在京津冀地区全面推广,能够有效缓解雾霾天气,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白锐平指出,作为一家以“聚合资本能量、释放机制活力、服务国家战略”为愿景落脚点的企业,如何通过自身优势结合社会实际需求,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是我们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改变的软实力”。

“光伏+”组合拳让扶贫效应“最大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相对恶劣。全区共有1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58万贫困人口。由于资源条件先天不足,扶贫少有抓手,脱贫任务艰巨。

中民新能作为中民投在新能源领域的专业投资平台,在宁夏盐池县逐步探索出企业与地域相结合的特色扶贫模式。2014年8月,中民投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建设总规模超过2000MW的光伏电站。

以光伏发电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以国家级贫困县盐池作为落点推进扶贫攻坚,两年来中民新能已投入资金23.66亿元。如今,在这个被当地人戏称为十年九旱的黄土塬上,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项目拔地而起。

中民新能通过“光伏+投资、光伏+投智、光伏+生态”等多元化开发模式,形成“党建引领,典型示范,产业支撑”的精准扶贫机制,将经济效益外延至社会民生领域。

“光伏+投资”。中民新能为在盐池县惠安堡惠苑新村、冯记沟务工移民新村等地1700户农户建设了屋顶光伏电站,目前已并网发电,每户每年有2800元电费收入,可连续发电20多年,农户收益达1亿多元。在此基础上中民新能成立中民光扶(宁夏)投资有限公司,组建中民融盐扶贫担保有限公司,将撬动30亿元银行资金,为当地农户、中小微企业发展产业提供担保单款;出资3亿元成立股权投资基金,撬动30亿元银行资金,用于扶持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孵化培育中小微企业,助推盐池脱贫致富。

“光伏+投智”。中民新能为74个贫困村建设了村级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共234MW,连续20年每年可给付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元,贫困户共获收益5亿多元,这些电站并网有望使盐池县8428户2.5万贫困人口一次性全部脱贫。与此同时,中民新能还实施了“美丽乡村”项目,对868户贫困户的房屋进行改造搬迁,使这些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并且一次性配套光伏发电和带地暖的羊舍。村级电站和“美丽乡村”的集聚效应,让中民新能有条件为当地建设“村民活动中心”,成为对农户进行知识、技能以及各类脱贫致富经验传导培训的基地。

要知道,在乡村基层的工作中最难办的往往就是‘空壳村’的工作,这些没有集体收入的村庄,不仅集体凝聚力日渐消失,村民福利止步不前,党建工作陷于停滞,而且即使想要做点什么改变也往往因为没有抓手,而使得村庄的发展步履维艰。但如果村级扶贫电站能够建立起来,依靠每年的电费就能给空壳村带来稳定的集体收入,这样不仅是扶贫工作,很多农村的工作都可以被盘活。

“光伏+生态”。中民新能探索“组织引领、典型示范、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造血机制——在前期扶贫措施让村民见到实效、得到实惠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扩大精准扶贫成果。中民新能与当地合作建设集工业、农业、科技以及健康养老于一体的“光伏低碳小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炼特色品牌,用品牌来统领产业链,进而构建企业与农户与产业与金融互动的良好产业生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民新能在盐池县当地成立农牧业公司的同时,组建了中民融盐扶贫担保有限公司,建立了专注于支持扶贫派生产业的基金,用金融杠杆联结和打通“种养、加工”全产业链,组建盐池滩羊集团,吸收农户成为产业工人,以PPP方式把农户变成股东,农户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据介绍,目前正在快速推进的滩羊养殖项目,将使当地传统散养的模式以及旱涝不保的脆弱生计,变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可持续的养殖产业。

光伏加生态的扶贫模式,使原本可能成为企业“负担”的扶贫工程变成企业积极主动探索的商业模式。其中关键在于树立了农户的自尊自信,农户有了主心骨和底气,自立自强便有了基础。在扶与被扶之间形成默契和互动,构筑一种共生共荣的生态。

由此可见,通过这一整套扶贫“组合拳”,中民新能已在全国十多个省份建成20多个电站以及重点支持的产业扶贫项目,直接和间接推动当地就业岗位10000个。

问道企业价值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如果企业为了一时发展,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的大面积破坏,不仅有违发展的初衷,而且必然会制约企业未来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顾自身利益和一时之快。从企业发展战略上就着眼于保护好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是企业应有的担当,也应成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致富思源,回报社会,中民新能的努力正在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近日,在世界环保大会组委会主办的“2016年度绿色低碳发展变革力峰会”上,中国民生投资集团所属新能源领域专业投资平台——中民新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凭借“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促民生的社会贡献、重人本的员工发展”等社会责任实践经验获“中国绿效企业奖·绿色责任奖”,董事长白锐平获“国际碳金奖·绿色低碳发展变革力人物”殊荣。

白锐平表示,未来中民新能将通过绿色金融助推产业发展,以致力于能源要素整合,在国内外形成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的合力,持续推进清洁能源进万家。力争在“十三五”末成为“全球优秀的新能源电力运营商,创新整合能源金融的典范,行业先进技术、先进商业模式以及先进扶贫致富的代表”,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变革,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