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怡保险黄晓燕:为风电企业走向深蓝保驾护航
发布日期:2017/11/26
11月22-24日,“2017全国大型风能设备行业年会暨产业发展论坛” 在浙江杭州市召开,本届年会以“绿色制造 绿色发展 绿色未来”为主题。大会共邀请来自业内的四十余位专家、主题对话与分享,参会人数超500人。
中怡保险助理总监黄晓燕在专题论坛三:风电保险专题论坛发言,她分享的主题是“风电行业风险与发电量保证保险”。黄总说道中怡始终秉持专业的精神,给予企业最大的支持。黄总特意提到“最近最好的案例就是光伏企业。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做一个理赔的案例,真正拿到理赔,这个案子拿到了六点几个亿人民币的赔款,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支持”。
以下为演讲内容:
黄晓燕:大家好,我是中怡保险的黄晓燕,在座有很多新老朋友,非常感谢大家的光临。
首先纠正主持人刚才的一个说法,我们是保险经济公司,所以我的演讲是从这张图片开始的。为什么要用这张图片?实际上在场今天有这四个保险市场主要的角色都已经到场。首先被保险人就是在场的各位风电同仁;保险人就是我们俗称的保险公司,在场的是保险企业的领军人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待会他们也会有专题的演讲。接下来是公估人,就是在出现保险事故的时候,他们会接受委托,第一时间到现场做查勘已经定损失金额的专业第三方机构,他们会第三位发言,针对他们的公司做专门的介绍。
我是保险经济人,很多朋友在我过去5年的展业过程当中都会说你们经济人做什么的?为什么不跟保险公司直接合作?经济人可以带来什么价值?在这5年当中我回答了很多风电朋友的提问,今天还要在这里重复一遍。这是我们在《保险法》对保险经济人的定义。
回到刚才我说的问题,保险经济人存在的价值,到底能够为我们的企业带来怎样的一些服务?
我觉得第三点是对企业最有吸引力的,是我们能够节约保险成本。据统计,在以往为企业做的方案当中,基本上可以控制10%到40%的成本,这是非常大的诱惑。
第一点是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前期说到企业比较传统的做法,人事部负责员工的保险,财务部负责财产的保险,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没有做到统筹安排。经济公司可以为企业做一揽子管理方案,以此控制保险成本,优化保险方案。
我会认为第四第五更为重要,一份保单成立之后,保单的维护管理以及培训,到最终出了理赔事故如何合理合法快捷的拿到理赔才是经济人最有价值的地方。
说到理赔,最近最好的案例就是光伏企业。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做一个理赔的案例,真正拿到理赔,这个案子拿到了六点几个亿人民币的赔款,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支持。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伦苏,也不是所有的保险经济公司可以做到中怡这样具有专业度。中怡保险公司2003年成立于上海,股东是怡安和中粮集团,中粮是中国有名的国企和中国五百强企业之一。这里讲讲怡安集团,去年2016年的全球业务超过160亿美金。全球120个国家和区域有分支机构。在中国双方各占50%,中怡2016年的业务收入超过5亿人民币。全国员工达到600位。
广告做完看看过去我们五年的风电市场的调查研究当中我们发现风电行业在我们眼中的风电行业的现状。 风电整个是由四大方构成:
业主方:从保险经济招标到保险公司招标,保险方案十分完善。偶然有一点小小的漏洞应该已经无伤大雅。但是存在的问题,这些方案都是总部统一安排,真正落实到现场的,比如说现场的偏远的风场以及员工,实际上他们是不知道有这份保单,或者知道有这份保单,他没有办法进行一个实物的操作,怎么报案、理赔,这是业主方一个重大的需要改善的地方。对业主方来说,他需要管理的供应商非常之多,但是在这个当中,又会出现一些空白点。比如说业主方自己关注的风险,同时供应商也关注到,造成重复。另外大家疏忽了,造成空白。怎么管理?我跟很多领导讨论过,时间关系不展开,只是作为一个点放在这儿。
整机厂:十大整机厂,大部分是国企,主要的传统的风险,保险方案比较完善了,整个保险体系我们也都看过确实做的非常好。整机商最大的需求就是对新风险的需求。比如招标过程中的发电量保障保险。还有对风资源缺失,风怎么保证。最近还有一个就是供应商管理,因为整机厂跟汽车行业类似的,所有的零部件基本上外购的,面对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如何控制风险,维护供应链稳定,对于整机厂来说也是一个大的挑战。
设备供应商:除了大部件,还有一些小的部件之外,这个时候他们的保险已经出现了不完善,我们甚至发现会有一些大的供应商连最基本的财产保险都缺失,这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是比较大的问题。
运维公司: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保险方案缺乏。他们的问题是说自己的主观保险意识,另外保险市场对运维公司是非常谨慎的。因为为什么?因为运维公司的员工可能垂直高度,上升到一百米,现在最高达到一百四十米,这样上去风险非常大,有的保险公司就拒绝。超过6米两层楼的高度属于保险公司的除外了。
保险可保风险:传统险种,目前为止,整个调查下来非常完善。我觉得风电企业感兴趣的就是新兴险种,比如发电量保证,目前当中面对我的投资方,我的采购商,他需要发电量承诺,我们怎么处理。另外运维责任,我的运维公司,这张合同才50万人民币左右,但是面临的风险是一台风机整个倒塌,很多资金的损失怎么做。另外运维企业提供技改,技改过程中因为技术疏忽造成的损失,我们叫职业责任,这个又怎么弄?现在还有一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保险,这一块在产品责任险当中是可以体现的。
每一条要讲的非常清楚都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讲一天两天,所以我在这里会第一讲发电量保证,跟大家提提;另外把现在的红红火火的海上风电项目提一提。各位对其它的有想法可以会后详细沟通。
发电量保证保险:我们一直在分析,四个维度会影响发电量的缺失:
1,弃风、限电政策,风机、运维能力、风再好,但是不能发电,目前这一块是无解的,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承保这个风险。
2,风机表现,风机质量好不好,目前用质量保证保险加产品责任保险共同转嫁风险;
3,风资源保证。过去二三十年看到风速7米每秒,但明年只有6.8米每秒,由此造成的损失怎么解决;
4,风资源风险,这些非常好,运维能力有问题,一个一天可以修好的故障,可能用了三天五天,也会影响风电量。
针对这四块,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个解决方案目前为止,除了第一项还在研究之外,其它的都应该是成熟的产品。第一项弃风限电,希望用一个,借用大数据的系统,针对区域的弃风限电过去的平均值做一个评估,然后在平均值以上的部分我们来进行怎么赔偿,这个正在沟通当中,目前没有落地,因为这一块的风险确实特别大,跟国家的政策和当地政府有很大的关系。
刚才说的四个维度分了供应商的责任和非供应商的责任,有不同的方案。
接下来是怡安海上风电的经验。11月1号我们举行了海上风电项目的专会,就是针对这部分。怡安在欧洲占有75%的市场份额,处理了1.3亿欧元的理赔。理赔的个数达到180个。
实际上拿这些跟大家说最主要我们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我们既然有这么好的海外的海上风电的经验,我们希望跟行业内的专家人士进行讨论,结合国内情况做出一套符合国内海上风电的保险方案出来。上面所有的同事,海外的同事,他们在行业当中都是10到20年的经验。
这是我们在海洋的一些服务的项目经验。大家可以看到一样的服务实际上包含的风险分析、合同审核、保险安排和理赔服务。覆盖的厂家实际上已经非常多了,整机商、西门子、GE都有。
这是怡安海上风电项目解决方案的草图。整个方案不是说你要买保险的时候做,一定从设计的时候就要参与。
我们希望大力推进,这个方案是我们自己写的,这套方案已经全部翻译成中文,打算在国内大力推广。
在我前期跟风电朋友来聊这个项目的时候,最关注的是:延迟营运保险。因为一些保险事故造成工期不能按时完成,这个时候造成的利润损失。前期的冰海发生火灾,我们得到的消息实际上直接的物资损失不多的,但是要想一下间接损失,比如延迟半年发电,间接的利润损失怎么算,就在这里面可以得到。
最后用这张图结束我的演讲,我们想告诉大家保险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解决这中间70%的问题。对于损失比较严重,然后发生概率低的一些风险,可能我们要采取避免的方式。比如说那块地方就是沙地,不能建风场,就要避免。另外对于小零小碎的,不要找保险公司了,可以用自留的方式。中间发生的频率高,损失金额也会非常高的地方就是需要保险的,我们也估算了一下基本上70%可以由保险解决。我们的企业除了合理的安排保险之外,还要做好自身的应急村史,内部管理等等。
来源: 能见 Ap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