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中信博大跨距跟踪器助力领跑者渔光项目
发布日期:2018/3/16
第三批领跑者基地项目中需要土地复用项目众多,其中渔光项目在设计初期除了考虑高效利用土地的同时,还需要降低电价成本,这其中水面安装成本显得尤为突出,安装成本中桩基基础的成本占比较高,如何降低基础数量的同时提升水面可利用率,中信博2017年发布的大跨距专利产品非常全面的回答了这一难题。
针对于目前领跑者基地项目,根据中信博研究院提供的项目分析数据显示,跟踪系统对于系统发电量的提升效果显著(发电量为仿真数值,在做电站经济性分析时,建议采用增加发电量打7-8折方式来核算):

水上施工,受场地和水面限制,速度慢,成本高,支架施工成本接近0.3元/瓦

所谓大跨距,指的就是两个立柱基础之间的距离,中信博采用独创的专利桁架结构,将桩间距由传统的4-8米,增加到14-15米,大大降低每MW的桩基数量,控制电站的基础建设成本。


独特的施工方式,支架结构组件均在地面预安装,水上安装桩顶仅需2名人员施工,大大降低水面安装成本。

(组件及结构全部地面预安装)

以330Wp组件为例,1MWp总成本(基础管桩+施工+支架),大跨距跟踪系统(5°倾角)比固定支架仅高出0.1元/瓦。初投资2%左右的增加但是带来10%以上的发电量提升,其优势显而易见。

2017年,中信博一如既往地凭借低调地努力和自身实力,在光伏行业内越来越得到业界专家的认可并斩获诸多殊荣,入榜GTM Research发布的“全球光伏跟踪器市场份额排名”,即以2017出色的业绩跻身全球前四,排名比2016年提升一名,也是唯一家跻身全球前十的中国跟踪器厂商。
以下为中信博典型大跨距案列项目现场照片:

地点:安徽天长 / 时间:2017年 / 容量:10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