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印彪:推进电网革命,促进能源转型与变革
发布日期:2018/10/19
很高兴参加第三届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围绕“能源——为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与各方交流研讨,促进能源变革深入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
始于本世纪初的这一轮能源转型,源于各国对解决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的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共识。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为这一轮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在持续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提高能效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特别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
电能是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使用便捷、调节灵活、控制精确等特点。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生产力大解放的电气时代。21世纪开始的新一轮能源转型,为人类社会开启了新的再电气化发展阶段。从本质上看,我们认为,这一轮能源转型是一个再电气化的过程。同以往的化石能源占主导地位的电气化相比,这一轮再电气化进程有明显不同。
未来的电网,在功能上向着能源互联网演进。关于能源互联网,目前有许多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是有机融合能源系统、信息系统、社会系统,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以能源互联互通为方向,智能灵活、多能互补、开放融合的现代智慧能源系统,能够有效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满足各种能源设施便捷接入,支持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三、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推动电网创新发展实践
作为电网企业,近年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主动适应能源变革趋势,围绕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构建能源互联网,大力推动电网创新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提高电网配置资源能力。
根据中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自主研发了全球最先进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将中国西部北部的清洁能源发电经济高效地输送到1000-2000公里外的东中部负荷中心。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建成“八交十直”18项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超过3万公里,直流输电容量达到8360万千瓦;公司经营区域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1亿千瓦,国家电网成为世界上资源配置能力最强、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根据国家规划,目前我们正在推进“五交五直”10项特高压工程,中国特高压发展将迎来又一个高峰期。
二是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我们针对电网各个环节,全面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包括:发展先进并网技术,满足微电网、分布式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等新型用能设施并网需要;发展柔性输电技术,建成多端柔性直流、统一潮流控制器等世界级工程,提高电网灵活性和系统稳定性;发展多能互补技术,建成天津中新生态城、河北国家风光储输等一系列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发展智能量测技术,累计安装智能电表4.65亿只,开展用电信息自动采集、故障自动判断、家居远程控制。
三是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
四是提高大电网安全控制能力。
推进电网革命,促进能源转型与变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技术进步、产业政策、标准建设等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很多,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愿与各国同行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深化务实合作,加快电网转型升级,为推动能源清洁转型、服务美好生活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 王怡 朱怡 刘泊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