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全球前沿 > 正文

绿色跃迁!印尼十年冲刺42.6GW可再生能源

发布日期:2025/11/5


      印度尼西亚在未来10年将新增42.6 GW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的计划。该计划是印尼能源转型战略的核心部分,雄心勃勃,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政策、资金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现实挑战。


     以下是该计划核心要素的概要:




     计划的详细解读与前景分析


     除了表格中的概要,要深入理解印尼的能源转型,还需要对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有更清晰的认识:


     目标的构成与路径:42.6 GW的目标被细化到具体技术路线。根据《2025-2034年电力供应业务规划》(RUPTL),太阳能光伏(尤其是包含100GW宏达计划在内的分布式光伏)被寄予厚望。此外,水电、地热和风电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还明确了分阶段实施的策略:2025-2029年会并行发展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保障能源安全;2030-2034年将全面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布局。


     政策的突破与保障:2025年生效的《第5号能矿部条例》是吸引投资的核心政策,其主要突破在于:


     商业模式:允许可再生能源项目采用 "建设-拥有-运营"(BOO) 模式,意味着投资者可以永久拥有项目产权,增强了资产的长期价值。


     碳经济价值:明确在购电协议(PPA)中规定碳信用、绿色证书等环境属性的归属,为投资者开辟了额外收入渠道。


     外资准入:在采用TOPCon、钙钛矿等先进技术的太阳能项目以及漂浮式光伏项目中,允许外资100%控股,彻底打破了此前的持股限制。


     资金的动员与缺口:巨大的投资需求光靠政府预算无法满足,因此印尼正构建一个 "政府引导+基金撬动+国际资本" 的多元融资体系。印尼投资管理局(INA)和Danantara两大主权基金分工合作,分别聚焦可再生能源项目和电网现代化升级。此外,由多国支持的 "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ETP) 也已承诺在短期内动员200亿美元资金。然而,根据国际机构的测算,印尼每年仍需约91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但2023年实际投资额仅为15亿美元,资金缺口依然巨大。



     值得关注的风险与挑战


     宏伟的计划在落地时面临多重考验,这也是观察该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


     电网瓶颈:印尼群岛地理导致电网连接复杂,现有电网是为集中式化石能源电厂设计的,难以消纳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尽管规划中承诺建设数万公里输电线路,但工程实际落地进度是最大不确定因素。


      垄断与利益冲突:国家电力公司(PLN)同时负责电力运营和大部分电网,其收入与煤电利益深度绑定。有报道指出,PLN可能通过限制可再生能源并网、收取高额交叉补贴费等方式,变相保护自身垄断利益,阻碍分布式能源发展。


     政策的连贯性与执行力:印尼能源政策存在摇摆的历史。一方面总统宣布退役煤电的雄心,另一方面又有官员向煤电企业保证继续运营,这种不一致的政策信号会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同时,强制性的本土化率(TKDN) 要求(例如光伏组件需达到40%),在本地产业链尚不完善的背景下,显著推高了项目成本和建设难度。


    总结


    总而言之,印尼的42.6 GW可再生能源计划是其迈向能源独立和低碳未来的关键一步。该计划目标明确、政策工具不断创新、且正积极动员国际国内资本,展现了强大的政治意愿。


     然而,其最终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目标的宏伟程度,而在于能否有效破解电网升级、打破垄断、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贯性这些核心难题。如果能持续推动深层次的能源市场改革,印尼有望成为东南亚的绿色能源标杆;反之,若改革停滞,计划则有沦为"纸上蓝图"的风险。



来源:双碳光伏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