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全球前沿 > 正文

2025泰国储能赛道:增长瓶颈与创新突围

发布日期:2025/9/13


    (一)泰国储能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其发展受到能源转型、政策支持和电力需求增长的多重推动。我为你梳理一下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二)政策目标明确,泰国政府制定了积极的可再生能源目标。根据《电力发展计划2024-2037》(PDP 2024),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至51%,其中太阳能装机规划达24.4GW,水上光伏2.7GW。其最终目标是2065年实现碳中和。


    (三)市场快速增长,泰国储能市场预计在2025-2026年将显著增长。电网侧大规模储能需求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拐点,这主要是因为间歇性可再生能源(VRE)在电网中的占比正逐步逼近10%的关键临界点。


   (四)应用场景多元化,储能应用不仅限于电网侧,也扩展到工商业及住宅领域。电网侧储能:目前主要由泰国国家电力局(EGAT)牵头,在变电站附近配置储能资源。工商业储能:需求偏定制化,例如与柴油发电机组成微电网解决方案,为岛屿供电。光储一体化:随着光伏装机容量增加,“光伏+储能”模式成为重要趋势,尤其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国际竞争激烈:泰国储能市场主要由中国品牌(约占50%市场份额),如比亚迪、宁德时代主导;韩系品牌(约30%) 如LG、三星SDI以及欧美品牌(约15%) 如特斯拉、Fluence也在积极参与。本土企业目前市场份额较低(约5%),但正积极布局。


    (五)政策与法规障碍,大型项目土地获取和审批流程复杂。地方政府层面的政策执行力度和技术支持有待加强。储能项目并网需经过PEA或MEA等当地电网机构的认证,流程复杂耗时(约3个月)。 


   (六)技术标准与认证壁垒,并网认证需由特定认可机构的测试机构完成,否则会产生高额的额外费用。经济性与成本压力。 储能系统初期投资成本较高。2024年11月起,部分储能产品出口退税从13%下调至9%,增加了成本压力。基础设施与电网制约。电网基础设施尚需升级以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


    (七)本土化与文化差异,《外商经营法》和《外国人工作管理紧急赦令》对外资公司在土地持有、员工比例等方面存在限制。中泰文化差异可能带来运营管理上的挑战。


    (八)充分利用激励政策,主动申请泰国投资委员会(BOI)提供的税收豁免(如企业所得税减免8-10年)、进口生产设备和关键原材料关税减免等优惠。前瞻性合规准备,密切关注并提前应对碳足迹披露制度(2025年强制实施) 和电池护照(DPP,2026年5月强制实施) 等法规要求。


   (九)深化与本土伙伴合作,与泰国本土企业、电力机构(如EGAT、PEA、MEA)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采用“境外+境内双合同” 模式,将项目整体设计和关键设备采购留在境外,EPC工程则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以符合外资准入规定。


   (十)聚焦高潜力场景,重点关注电网侧大型储能项目,这是当前泰国政府推动的重点。针对岛屿、偏远地区工商业区的微电网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光储柴解决方案。布局用户侧储能,随着电费结构变化和意识提升,家庭和商业储能市场将起步。


    (十一)推动本地化运营,在泰国设立本地公司或分支机构,除关键管理和技术岗位外,大量雇佣和培训当地员工,避免文化差异,融入本地市场。逐步提升本地化生产与集成能力,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也能更好地满足本地需求。


    (十二)适配热带环境与技术标准,产品研发需充分考虑泰国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冷却效率和寿命。提前进行并网认证,选择PEA或MEA认可的测试机构,以缩短周期、控制成本。创新商业模式:探索能源管理合同(EMC)、租赁共享储能等灵活模式,降低用户的初始投资门槛。展示储能系统在削峰填谷、需求侧响应等方面的经济价值。


   (十三)泰国储能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0%。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突破15%-20%的临界点,电网对储能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中国企业凭借在产品性价比、供应链和创新商业模式上的优势,有望在泰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成功需要深入的本地化运营、对合规性的高度重视以及与当地利益相关方的紧密合作。对于有意进入泰国市场的企业而言,现在正是抢滩布局的关键时期。



来源:华桥研究院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