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全球前沿 > 正文

从能源到制造:欧洲海上风电如何撬动全球工业竞争

发布日期:2025/9/13


      2025年9月4日,欧盟能源部长会议提出通过“三方合同”加速海上风电部署,推动工业领域电气化进程。面对项目延期、电网接入滞后等挑战,欧洲各国政府正通过优化拍卖机制、加大投资力度等措施,力争实现2030年80吉瓦和2040年300吉瓦的海上风电装机目标。今年已有6个新项目完成最终投资决定,总投资额达220亿欧元,装机容量合计6吉瓦。同时,欧洲风电供应链年产能已超过10吉瓦,全价值链正在进行的投资超过130亿欧元。


      1
      三方合同机制:政府与市场的创新协作


      欧盟能源部长在非正式会议上推出的“三方合同”概念,标志着欧洲能源政策进入新阶段。这一机制旨在连接政府、发电企业和工业用户,共同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和清洁能源使用。


       三方合同将首先聚焦海上风电和电网建设,这正是欧洲能源转型的关键瓶颈。通过政府担保和长期合约,降低投资者风险,同时确保工业用户获得稳定、廉价的清洁电力。许多大型工业企业已经开始与海上风电场签署电力购买协议(PPAs)。政府支持通过三方合同模式解锁这类投资,对实现海上风电规模化和工业电气化都至关重要。


      2
      海上风电挑战:项目延期与电网瓶颈并存


       欧洲海上风电目前面临多重挑战,一些大型项目因收入无法覆盖成本而被迫延期,另一些项目则因电网建设滞后而陷入停滞。德国甚至出现了一个已经建成却闲置的海上风电场,只因等待电网连接。这种基础设施不匹配的问题凸显了统筹规划的重要性。


       政府拍卖活动也面临困难:一些拍卖认购不足甚至完全失败,通常是因为拍卖设计不合理;另一些拍卖被推迟或缩减规模,因为工业用电需求低于预期,电气化进程缓慢。这些问题相互关联,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非零敲碎打的修补。


      3
       积极进展:投资增长与政策优化同步推进


       尽管商业可行性仍面临挑战,2025 年欧洲海上风电投资仍实现逆势增长。截至目前,已有 6 个新项目完成最终投资决策(FID),其中波兰 3 个、德国 2 个、英国 1 个,总投资额达 220 亿欧元,对应新增装机容量 6 吉瓦。值得关注的是,波兰其中一个风电场项目创下该国私人投资规模纪录,成为本土市场吸引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在市场机制层面,各国政府正通过扩大拍卖规模释放发展信号。英国当前推进的拍卖轮次中,已有超20 吉瓦项目具备投标资格,预计最终落地规模将接近 10 吉瓦;波兰则即将启动首次海上风电差价合约(CfD)拍卖,进一步完善区域市场布局。


       政策工具优化同步加速。丹麦已率先将拍卖机制从负向竞价调整为差价合约模式,德国也计划跟进这一改革。尽管两国均是在经历拍卖流标后才推动机制调整,但其方向转变为市场注入了稳定性预期,为后续投资奠定了制度基础。


     结语


      欧洲海上风电的加速布局,本质是一场以能源革命驱动产业升级的系统性实践。从政策框架到市场机制,从供应链建设到工业协同,其核心是通过规模突破与制度创新,破解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成本、效率与安全难题。


来源:Nyota Data Service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