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洲到拉美:探索光储行业“深水区”
发布日期:2025/8/18
单纯依靠产品硬件“一卖了之”的时代正在过去,行业确实在从野蛮生长的硬件销售时代,迈向一个更加精细化、本地化、服务化和智能化的深度参与模式。
“ 非洲是生存游戏,亚洲是增长引擎,欧洲仍然是利润高地,北美是政策市场,而拉美则是潜力股。”
过去数年以硬件制造和规模扩张为主导的增长逻辑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复杂、更注重区域化差异、并以“软件+服务”为核心价值的全新阶段。未来两年,单纯的产品出口商将面临巨大压力,而能够深度融入本地市场、提供整合能源解决方案的企业,将迎来结构性机遇。
本文将从五大核心区域视角,对未来两年的全球光储市场进行展望与验证。
一、 非洲: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支付能力约束下寻找利基
非洲拥有全球最迫切的电力需求,但这片大陆并非普遍意义上的“蓝海”。其核心挑战:“没钱”是现阶段非洲光储市场最核心的制约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在非洲能源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
市场验证:
户储市场高度集中: 事实证明,具备可持续商业价值的户用光储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南非和尼日利亚。这两个国家确实是目前非洲户储市场的“利润区”。据非洲太阳能行业协会(AFSIA)及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数据显示,南非因常态化的拉闸限电(Load Shedding),其中产阶级已将光储系统视为生活必需品,构成了非洲大陆最大的单一户储市场。尼日利亚则凭借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商业活动对稳定电力的依赖,形成了以小型工商业(C&I)和富裕家庭为主的需求。然而,在这两个市场之外,如马里、赞比亚等国因临时需求而稍有增长,缺乏内生性的政策支持、规模化的市场基础。
微电网与大型项目:依赖外部输血,长期套利困难: 非洲的微电网和公用事业级储能项目,其资金来源高度依赖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AfDB)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开发性贷款和赠款。这些项目旨在解决基础民生问题,其社会效益远大于商业回报。因此,对于寻求长期、稳定商业套利的企业而言,非洲大型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回报周期长、政治风险高、利润空间薄的现实困境。
判断: 未来两年,非洲市场对中国企业而言,将是一场考验本地化能力和风险控制的“生存游戏”。成功的策略并非盲目扩张,而是与拥有强大本地资源的合作伙伴深度绑定,或专注于为国际援助项目提供高性价比的设备解决方案。
二、 亚洲及中东:需求分化,兵家必争之地
亚洲市场内部异质性极强,但其整体作为全球光储市场核心增长引擎的地位不可动摇。从战后重建到产业转移,多元化的需求正在此地交汇。
市场验证:
中东——重建与转型的双轮驱动: 在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国,电网基础设施的薄弱甚至瘫痪,催生了对分布式光储的刚性需求,这已成为柴油发电机的最佳替代方案。与此同时,以沙特“2030愿景”和阿联酋“2050能源战略”为代表,海湾国家正在规划和招标全球最大规模的储能项目,以匹配其雄心勃勃的吉瓦级光伏和风电基地,保障电网稳定。
东南亚——工商业储能(C&I)的黄金赛道: 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正积极承接全球产业链转移,大量涌入的制造业、数据中心等高耗能企业使其区域电力负荷急剧攀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东南亚是全球电力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这为以平抑峰值负荷、提供备电和降低电费为核心价值的工商业储能创造了绝佳的市场机会。
澳洲——成熟市场的“下半场”: 澳大利亚已走过户用光伏的普及阶段,市场重心已明确转向“光伏+储能”。其极高的存量光伏渗透率为户储加装提供了巨大空间。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商(AEMO)正积极推动虚拟电厂(VPP)、V2X(车网互动)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使之成为全球能源服务模式的试验田。
太平洋岛国: 对于广泛分布的太平洋岛屿经济体而言,依赖进口化石燃料发电的模式成本高昂且不可持续。光储微电网是其实现能源独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优解,构成了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
判断: 亚洲是未来两年全球最具活力的战场。企业需根据子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精准策略:在中东把握大型项目与民生刚需;在东南亚深耕工商业;在澳洲则需凭借先进的技术与服务能力参与竞争。注:本账号不关注印度市场。
三、 欧洲:价值高地,服务为王
欧洲依然是全球光储市场的“皇冠明珠”——这里有最优质的客户、最严格的标准,也因此带来了最高的利润。行业的未来趋势,正在欧洲市场率先上演。
市场验证:
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 欧洲拥有全球最完善的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分钟级甚至秒级的电价波动为储能系统通过峰谷套利、频率响应等方式获利提供了清晰的商业模式。这是欧洲市场价值的核心基础。
政策与电价的双重刺激: 以德国、意大利、英国为代表的国家,通过净计量政策调整、直接补贴和高企的居民电价,持续激发户用和工商业储能的安装需求。SolarPower Europe的预测数据显示,欧洲户用储能市场在未来两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产业重心转移: 正如“德国人曾是我们的老师,现在他们是我们的老师”这一感慨所揭示的,竞争的焦点已从硬件制造成本,转向本地化的服务网络、高效的能源管理软件和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能力。组建本地安装运维团队、运营虚拟电厂(VPP)所创造的价值,正在超越硬件销售本身。
判断: 在欧洲,无法提供本地化服务和软件增值的纯硬件卖家,其市场空间将被严重挤压。深度参与欧洲市场,意味着必须完成从“制造商”到“能源服务商”的身份转变。
四、 北美:最大单一市场的政策转变
1、对光伏的重大影响与限制
OBBBA对原IRA法案中给予光伏的长期、稳定的补贴预期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和限制,导致行业前景出现显著不确定性。
1.补贴窗口期急剧缩短
原IRA法案提供的投资税收抵免(ITC)和生产税收抵免(PTC)本计划延续十年至2032年左右,为市场提供了长期的发展信心。
新法案(OBBBA)设立了苛刻的“抢装”时间表 —— 对于光伏项目,新规定要求必须在2026年7月4日之前开工建设(Begin Construction),并在2027年12月31日之前并网(Placed in Service),才能享受原有的税收抵免政策。
影响 —— 这个紧迫的时间线,极大地压缩了新项目的开发周期。对于开发周期通常需要数年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而言,这意味着2026年年中之后启动的新项目将面临补贴完全退出的风险,行业的“想象空间”因此受到严重限制。
2.居民光伏补贴提前终止
针对户用光伏的税收抵免(Residential Clean Energy Credit)在新法案下被规定将于2025年12月31日到期。
影响 —— 这将直接冲击美国户用光伏市场的增长动力,使得依赖补贴的商业模式在2026年后难以为继。
3.供应链与国内制造要求趋严
新法案在延续甚至加强了对“国内含量”(Domestic Content)的要求的同时,缩短了补贴窗口期,这给试图在美国本土建立或完善供应链的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对于光伏行业,OBBBA法案的颁布标志着一个黄金时代的提前结束。市场的确定性被打破,开发商和投资者被迫转向一个更加谨慎和短期的规划模式。因此,“想象空间不大”是对当前光伏市场受政策剧变影响的准确描述。
2、对储能(Energy Storage)的差异化影响
与光伏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同,储能(特别是电池储能)在新法案中获得了相对有利的待遇,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1.独立储能ITC政策得以保留
这是最核心的利好。2022年IRA法案历史性地将“独立储能”(Standalone Storage)纳入了投资税收抵免(ITC)的范畴,允许储能项目不必与光伏绑定即可获得30%的税收抵免。
关键确认 —— 根据多方行业分析,OBBBA法案并未对独立储能的ITC政策进行同等程度的缩减。 电池储能项目的ITC资格预计将遵循原IRA法案的路径,可持续到2032年。
2.储能的角色由“补充”转为“核心”
随着光伏新增装机补贴的不确定性增加,电网对灵活调节资源的需求却日益迫切。储能作为关键的灵活性资产,其在电网中的战略地位不降反升。
无论是为现有的大量光伏和风电提供配套服务,还是直接参与容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储能的商业模式都具备高度的独立性和必要性。
对于储能行业,虽然市场环境因整体能源政策的变动而增加了复杂性,但其核心驱动力(独立的ITC补贴、明确的电网需求)并未被动摇。与光伏的“急刹车”相比,储能的发展路径依然清晰,成为未来几年美国新能源领域最具确定性的增长点。
综上所述,对“大而美法案”(即OBBBA)影响如下:
对光伏是重大利空 —— 通过急剧缩短补贴窗口,该法案有效遏制了2027年之后美国光伏市场的长期增长预期。
对储能影响相对温和,前景谨慎乐观核心的独立储能ITC政策得以幸免,储能作为电网刚需资产的地位更加凸显。
因此,在当前美国市场,战略重心从光伏开发向独立储能项目转移,已成为行业共识和必然选择。
五、 拉丁美洲:新兴力量,电池与电动车协同并进
拉丁美洲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中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其市场逻辑与电池产业的另一大应用——电动汽车,正产生越来越强的协同效应。
市场验证:
核心市场需求明确: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市场之一,其净计量政策(Net Metering)的调整(GD 14.300法案)正逐步削弱向电网售电的收益,从而显著提升光伏配储的经济性,电池需求有望迎来拐点。智利,拥有世界顶级的光照资源,但也因此面临严重的“鸭子曲线”和弃光问题,这为部署大型储能以平滑可再生能源出力创造了刚性需求。
电动汽车(EV)的催化作用: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在巴西等国大力投资建厂。电动汽车的普及,不仅将带动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更将为储能市场带来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资源,并为V2G等车网互动应用埋下伏笔。
判断: 拉丁美洲市场正处在爆发前夜。未来两年,密切关注其关键国家(巴西、智利、墨西哥)的政策变化,并理解电动汽车与储能市场的联动关系,将是抓住该地区增长机遇的关键。
结论:
全球光储行业已进入“深水区”。未来两年的制胜之道,在于摒弃“一招鲜吃遍天”的粗放模式,转而采纳基于深刻区域洞察的精细化、本地化战略。从非洲的风险对冲,到亚洲的多元化布局,再到欧洲的服务深耕和北美的政策跟随,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技术与产品,更是其全球视野和本地智慧。行业变革已然发生,只有顺势而为者,方能行稳致远。
来源:西西弗光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