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杀”到“松绑”:欧洲碳信用全面升温
发布日期:2025/7/11
从“重拳出击”到“网开一面”,欧盟对于碳信用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重大转变。
当地时间7月2日,欧盟委员会对《欧洲气候法》进行了修订,并设定了到204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90%的中期气候目标。
而在这次修订中,最值得关注、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点就是,欧盟委员会在气候目标中引入的“灵活性”建议。
这次欧盟一反常态地决定,正式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中纳入国内永久性碳清除量,同时,还将“有限度地”引入国际碳信用机制(比如巴黎协议6.4条机制)。
欧盟委员会解释道,这是为了让成员国以更加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2040年气候目标,并确保所有人实现公正、社会公平的转型。
委员会提议,从2036年起,根据《巴黎协定》的会计规则,欧盟1990年净排放量的3%可以通过国际碳信用来实现欧盟2040年的目标。
此类信用额度将允许欧盟为其他(通常是较贫穷的国家)的减排项目提供资金,并将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计入欧盟自身的气候目标。
这意味着欧盟内部的排放量只需降至1990年水平的87%,其余的3%将通过海外减排项目来完成。
因此,这一机制立即招致环保组织的批评,认为这是将减排责任"外包"给贫困国家,而不是在国内削减排放。
欧盟委员会则表示,此举能有效缓解减排压力,降低转型成本,并作为确保目标达成的"安全网"。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估算,2024-2040年,来自欧洲的碳清除信用供应总量将达到1.7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然而,这仅能满足2040年气候目标的小部分需求。
BNEF测算后认为,在欧盟的经济转型背景下,最多只能实现77%的减排,若要实现2040年减排90%的目标,仍然存在巨大的碳减排缺口。
来源:BNEF
面对难以削减的排放,欧盟委员会最新的2040气候目标提议再引入一个平行的碳信用体系,允许欧盟成员国政府利用国际碳信用实现其国家排放目标。
欧盟委员会把碳信用的使用限制在1990年碳排放量(约为48亿吨)的三个百分点以内,也就是1.3-1.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可以用国际碳信用抵消掉。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欧盟提出的3%的总量,指的是2036-2040年之间的碳排放总量一共可以抵消掉这3%,还是说从2036年到2040年,每年都可以用碳信用抵消掉这么多碳排放。
据智库机构《碳市场观察》测算,如果是按年度计算,到2040年欧盟大约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都可以用碳信用抵消。
目前欧盟现有的2030与2050年气候目标,都要求进行区域内的减排行动。如果开放纳入国际碳信用,这将是欧盟气候政策的重大转变,也意味着欧盟或将重启国际碳信用机制。
时间倒回2005年,欧盟碳市场(EU ETS)最初就曾允许企业使用国际碳信用进行抵消。
尤其在2013–2020年期间,EU ETS明确允许使用《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与联合履行机制(JI),抵消最多4.5%的排放量,直接推动CDM市场进入黄金时期。
然而,随着大量"低成本、高争议"的国际碳信用项目涌入市场,过度发行、环境完整性受损、洗绿行为频发等问题随之而来,甚至压低了欧盟碳价。
因此,欧盟碳市场自2015年起不再接受《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碳信用,并在2021年彻底叫停了所有碳抵消机制。
不仅如此,到了2023年,欧盟委员会提出的《绿色声明指令》还禁止普通企业利用购买的碳信用标榜"碳中和",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而就在上个月底,这项防漂绿法案也松动了。结合最新的气候目标看来,似乎预示着政策转向的前奏。
目前,德国、法国等成员国已表态支持引入碳信用机制。
德国工业能源协会(VIK)认为,此举有助于平衡产业减排压力与成本。而据Politico报道,法国甚至希望将碳信用使用比例提高至5%-10%。
虽然高碳排放制造业者和保守派认为,引入碳信用是欧盟实现气候目标的唯一现实途径。但环保人士及其政治盟友指责这本质上是“作弊行为”。
智库《碳市场观察》在最新分析中指出,开放国际碳信用违背了欧盟2040年"以国内减排为主"的初衷。
该机构强调,虽然3%的比例看似微小,但根据生态研究所(Oeko Institute)的测算,这一数值实际相当于欧盟204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30%。
来源:Carbon Market Watch
《碳市场观察》警告称,此举可能重蹈覆辙,尤其当部分CDM信用额可能转入《巴黎协定》第六条下的新国际碳市场时,风险更大。
美国“政治新闻网”也指出,理论上这会延缓本应在欧盟成员内实施的减排进程,并分流对高投入但急需的脱碳技术的投资。
更令人担忧的是,碳信用机制历来争议不断,多国曾多次出现资助虚假项目或严重高估减排量的情况。
此外,彭博新能源财经也发布报告称,包括引入国际碳信用在内的新气候目标提案,可能会导致2025-2035年欧盟平均碳价下降18%。
来源:BNEF
引入碳信用的提出正值欧盟环境政策全面放松之际。环保人士称,政策松绑的力度和速度令业界观察家感到震惊。
从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到可持续报告指令(CSRD),再到绿色分类目录,欧盟委员会正在对多项可持续政策进行大幅简化和调整。
这一转变引发了广泛争议。气候分析研究所认为,当世界需要气候领导时,欧洲却主动放弃了责任。
目前,包括气候分析研究所、碳市场观察在内的150个社会组织、学术机构和企业主体已经联合致函欧盟委员会,明确反对将国际碳信用纳入2040年气候目标。
面对质疑,欧盟委员会官员强调,所有国际碳信用都必须严格符合《巴黎协定》要求,确保环境效益真实可靠,并接受完善的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监督。
在"欧盟2040年气候目标提案问答"中,委员会特别说明,这些碳信用必须来自具有变革性的可靠项目,如直接空气碳捕获与封存(DACCS)和生物能源碳捕获与封存(BECCS)等技术,保持与欧盟本土碳清除框架的一致性。
欧盟委员会表示,该目标将“向全球社会发出信号”,即欧盟将“坚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方针,履行《巴黎协定》,并继续与伙伴国家合作减少全球排放”。
实际上,随着全球自愿碳市场建设的推进,如果欧盟仍然选择旁观,反而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当前,欧盟正深陷多重挑战: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政策重心向国防和经济竞争力快速转移。在此背景下,关于欧盟能否实现气候目标的争论愈演愈烈。
因此,不管是从现实考量和经济理性出发,引入碳信用机制已成为欧盟的必然选择。一位欧盟官员直言,这是"政治上务实、经济上合理"的决策。
欧盟委员会高级官员解释道,允许3%使用碳信用,是平衡欧洲投资重点与全球气候合作的一种方式。
这位官员表示,“这向欧洲参与者和国际伙伴发出了正确的信号:我们愿意使用国际信用额度,但前提是它们执行得当,并保持高度诚信。”
此外,这些信用额度仅允许在2036-2040年间使用,以便有时间建立更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并确保提供高质量的信用额度。
欧盟气候专员沃普克·霍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告诉《卫报》,发展中国家也希望通过碳信用额度获得欧盟资金,用于植树或森林恢复等项目。
“地球不在乎我们从哪里去除空气中的排放物,任何地方都需要采取行动,不管是在这里(欧盟)还是其他任何地方,这些努力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霍克斯特拉表示。
图说:欧盟气候事务专员沃普克·胡克斯特拉
来源:EURACTIV
目前,该提案已提交欧盟共同立法机构——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将按照普通立法程序进行审议。
一旦2040年气候目标确立,欧盟委员会将结合各成员国实际情况,推动政策协调落地。
可以发现,欧盟对碳信用的态度正在发生系统性转变。除气候目标外,本周欧盟还出台了"自然碳信用"规则,旨在填补每年约760亿美元的绿色资金缺口。
这一新机制将在现有碳清除认证框架(CRCF)基础上,拓展自然相关金融工具,构建"碳减排+生态保护"的双重价值体系。
这一系列政策调整表明,沉寂多年后,欧盟范围内的自愿碳市场正在重新活跃起来,欧盟正在气候雄心与现实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
来源:环球零碳 作者:Bell